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體投誠的意思、五體投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體投誠的解釋

同“ 五體投地 ”。《維摩诘經講經文》:“ 光嚴 才見,趁驟近前,五體投誠,虔恭便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體投誠”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成語形式,其正确表述應為“五體投地”。該詞源自佛教禮儀,指雙肘、雙膝及額頭同時觸地的跪拜動作,是古代最高等級的敬禮儀式。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五體投地”本義為“以兩肘、雙膝及頭着地行禮”,後引申為“極度敬服或崇拜的心理狀态”。

在佛教經典中,“五體投地”對應梵語術語“pañcāṅga-pranāma”,指代全身伏地的虔誠禮拜方式,常見于佛經翻譯文獻。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用于表達對他人的極度欽佩,例如:“他的學識讓人五體投地”(《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二版)。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言區存在将“投地”誤作“投誠”的變體用法,但《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明确指出,規範表述應為“五體投地”,“投誠”屬于語義混淆的誤寫。

網絡擴展解釋

“五體投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對某人或某事極度敬佩、崇拜,以至于全身伏地表示臣服或效忠,與“五體投地”同義。其中: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源自佛教禮儀,如《維摩诘經講經文》中記載“五體投誠,虔恭便禮”,描述信徒對佛的虔誠跪拜。
  2. 現代場景:
    • 形容對他人能力、觀點的極度欽佩,如“他的演講令人五體投誠”。
    • 也可用于表達對權威、信仰的無條件忠誠。

近義詞與辨析

補充說明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強調情感強烈的語境,口語中更常用“五體投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黑八棒十挾背晦标叉避明避隱布褐不巧谄上傲下抄點遲淹充仞籌饒摧剝忖留鄧廷桢諜士忿詈官業過酒呵格嬌波狡幸記結悸恐驚嘷寖耗聚口亢藏寇偷框框麟瑞李托塔賂獻門靜脈磨羅磨子南征弄鬼妝幺裴回胚料篇語恰巧傾筐倒庋青衣烏帽氣性羣寮沙外深交神芝十二生肖石器蘇維埃完具危及微眚溫源谷我生五京屼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