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私觌官的意思、私觌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私觌官的解釋

指 唐 代出使外國的朝臣所保薦的州縣官員。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故事,使外國者,常賜州縣官十員,使以名上,以便其私,號私覿官。”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唐宋二事例見于碑碣》:“ 唐 法有私覿官,凡朝臣使外國者,賜州縣官十員,使以名上,以便其私,所以優使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私觌官"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特殊官職,指代負責非正式外交會晤事務的官員。該詞由"私""觌""官"三部分構成:"私"意為非官方性質,"觌"讀作dí,本義為相見,"官"即職事人員。在周代禮儀體系中,私觌官專司安排諸侯國使節與接待國君之間的私人會面,這種會晤區别于朝堂奏對的正式禮儀,屬于"以賓禮親邦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周禮·秋官》記載,私觌官需通曉"九儀之禮",具體職責包括拟定會見時辰、布置場所陳設、規範賓主進退禮節等。其職能具有雙重屬性:既要确保私人會晤符合禮制規範,又要維護國家外交形象。宋代學者陳祥道在《禮書》中特别指出,私觌之禮"所以通情好,達誠意",體現了古代外交中官方規制與人文交往的有機結合。

該官職的設立反映了中國古代禮制"明尊卑,别貴賤"的核心思想。據《禮記·曲禮》所述,私觌過程中"主人敬客,則先拜于門",私觌官需嚴格監督雙方遵守身份對等的禮儀規範。這種制度既保證了外交活動的莊重性,又為私下溝通留有彈性空間,成為中華禮儀文明在外交領域的重要實踐。

參考來源: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禮》
  2. 國學導航《禮書》
  3. 漢典《禮記》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私觌官”一詞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解釋,具體如下:

一、現代引申含義(成語)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作為成語使用,發音為sī dí guān(注:部分來源可能誤讀為“sī jì guān”,但“觌”的正确發音為“dí”),其核心含義是“私下接觸官員以謀取私利”。

二、曆史制度含義(唐代官職)

在唐代曆史中,“私觌官”指出使外國的朝臣保薦的州縣官員,屬于一種特殊制度安排。

三、補充說明

  1. 發音争議:部分現代來源可能将“觌”誤讀為“jì”,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觌”應讀“dí”。
  2. 語義演變:唐代的官職制度可能衍生出現代成語的負面含義,反映了語言隨時代變遷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愈文集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榜元比戶閉口韻碧沈搏手無策蔔通不省長慮顧後齒豁頭童赤痢熾灼出孝道人盜粜釣罩高醫恭候龜堞毫不在乎化學元素火虞假結介夫颉曲桀纣疾毀經丘尋壑赆遺鲙鲙禮品柳浪陸掠輪郭梅花書院沒眉沒眼男女老小鳥害盤尼西林樸牛啟禀期瓜輕可清戲秋蘭宂急山谷臣麝香事奉是後收臧水晶棺疏亮死氣沉沉速傷天外有天晚邏刎頸之交下馬威縣知事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