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正的意思、駁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正的解釋

[refute and correct] 糾正錯誤

不妥之處,請駁正

詳細解釋

亦作“駮正”。批駁糾正。《後漢書·延笃傳》:“ 篤 論解經傳,多所駮正,後儒 服虔 等以為折中。”《隋書·柳雄亮傳》:“尚書省凡有奏事, 雄亮 多所駁正,深為公卿所憚。”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而給事中有所駁正,則先使詣執政禀議有異同,然後繳奏以聞。”《清史稿·刑法志三》:“然 明 制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駮正。”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那時我見了‘流言’字樣,曾經很憤然,立刻加以駁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駁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駁”和“正”兩部分組成:

  1. 駁:本義指馬的毛色不純,引申為“辯駁、反駁”,即指出錯誤或不合理之處。
  2. 正:意為“糾正、修正”,使事物回歸正确或規範狀态。

整體含義:指通過辯駁、論證的方式指出并糾正錯誤,常用于對觀點、論述、文本等進行修正。強調既有反駁又有修正的雙重動作,多用于正式或學術場景。


使用場景與示例

  1. 學術領域:

    • “學者對論文中的方法論進行了系統駁正。”
    • 指通過邏輯論證修正研究中的疏漏。
  2. 法律文書:

    • “律師在庭審中駁正了對方證據的合法性。”
    • 強調通過法律依據反駁并修正錯誤主張。
  3. 曆史考據:

    • “考古發現駁正了此前關于該遺址年代的推測。”
    • 以實證推翻舊說并提出新結論。

近義詞辨析


注意

“駁正”屬于書面用語,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若遇到具體語境中的特殊用法(如古籍、方言),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正》是一個詞組,可以理解為對某種觀點、說法或錯誤的反駁和糾正。 拆分部首和筆畫:馬(部首:馬)+ 正(部首:止,筆畫:5) 來源:這個詞組的來源可能和古代人們使用馬匹來糾正錯誤或者駁斥錯誤觀點有關。 繁體字:駁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古代漢字寫法,因《駁正》是一個較為現代的詞組。 例句:他駁正了對方的錯誤觀點,明确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組詞:駁斥、駁論、反駁、糾正等。 近義詞:批駁、辟謠、駁斥、否定。 反義詞:确認、肯定、同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