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aud] 稱贊事物好到極點
拍案叫絕
(1).呼令果斷,暗示使自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孫秀 ﹞遂逼 重 自裁。初, 重 在家,有人走從門入,出髻中疏示 重 。 重 看之色動,入内示其女,女直叫‘絶’。了其意,出則自裁。”
(2).叫好;稱絕。 明 範廷瑞 《孤村漫興與友人》詩:“何當與爾一浩歌,把酒問天相叫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劑冷熱》:“即使鼓闆不動,場上寂然,而觀者叫絶之聲,反能震天動地。”《老殘遊記》第二回:“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象一線鋼絲抛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絶。” ********* 《抗戰以來》十:“我得到了這個電報,拍案叫絕。”
“叫絕”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對某事物極度贊賞或驚歎。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因事物精彩到極緻而發出贊歎,常見于“拍案叫絕”等固定搭配。例如《老殘遊記》中描述歌聲高超時用“暗暗叫絕”,體現對技藝的驚歎。
“絕”字的含義
此處“絕”表示獨一無二、達到頂點,引申為“極緻”或“無可比拟”。例如“絕技”“絕色”中的“絕”均強調獨特性。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世說新語》,描述孫秀之女通過暗示使父親自裁時“直叫‘絕’”,後逐漸演變為純粹的贊歎用語。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漢典的詳細釋義。
叫絕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于表達對事物非常贊歎或贊美到極點的意思。
叫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口,右邊的部首是立。它的總筆畫數為6畫。
叫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博物志》一書中,用于形容珍奇的動物。
在繁體字中,叫絕的寫法為「叫絕」。
在古代,叫絕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是以「ㄗㄡˋ」和「ㄐㄩㄝˊ」兩個拼音來表示。
他的演唱技巧真是叫絕,每個音符都觸動了我的心靈。
叫絕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叫絕技、叫絕作品。
與叫絕意思相似的詞有:贊歎、驚歎、稱贊。
與叫絕意思相反的詞有:平庸、絕望、失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