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聽的意思、含聽的詳細解釋
含聽的解釋
謂傾聽采納。《後漢書·袁紹傳上》:“又議郎 趙彥 ,忠諫直言,議有可納,故聖朝含聽,改容加錫。”
詞語分解
- 含的解釋 含 á 銜在嘴裡,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劑。含英咀(?)華(喻反複琢磨體味文章的妙處)。含饴弄孫(含着糖逗小孫子,形容老年人的樂趣)。 藏在裡面,包容在裡面:包含。含義。含量。含苞。含蘊。含混
- 聽的解釋 聽 (聽) ī 用耳朵接受聲音: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順從,接受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 任憑,隨:聽任(坣 )。聽憑。聽之任之。 治理;判斷:聽訟(審理案件)。聽政。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
專業解析
“含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記載,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
-
包容聽取(意見、谏言):
- 釋義: 指心胸寬廣,能夠容納并聽取(他人的意見、批評或谏言)。強調上位者或當權者虛心納谏的品質。
- 出處與例證: 此義項最經典出處見于《晉書》。《晉書·帝紀第五·孝懷帝孝愍帝》記載晉懷帝司馬熾的诏書中提到:“……幸賴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托于群後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乃者……朕以不德,纂承洪緒,……思與萬國,同茲更始。其大赦天下,改元永嘉。……诏公卿各上封事,具陳得失。禦史中丞傅鹹劾奏尚書左仆射王戎、司徒王衍等,請免官。诏曰:‘戎、衍備位台輔,……吾當自含聽,以崇德讓。’” 這裡,晉懷帝表示自己會包容聽取(禦史的彈劾),以崇尚德行和禮讓。
- 詞典收錄: 《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釋義為“謂包容聽取”。
- 參考來源:
- 《晉書·懷帝紀》原文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網 (www.guoxuedashi.com) 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 《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
中醫術語 - 耳中異物感(耳閉):
- 釋義: 指耳内有堵塞感、脹悶感,如同有東西含在耳中,影響聽力。這是中醫對耳部不適症狀的一種描述,常與“耳閉”相關。
- 出處與例證: 此義項源于中醫經典《黃帝内經》的《靈樞》篇。《靈樞·經脈》在描述手少陽三焦經的病症時提到:“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眦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皆主于三焦,而耳中若含聽者,亦其類也。” 後世醫家也沿用此描述。
- 詞典收錄: 《古代漢語詞典》、《中醫大辭典》等收錄此義項。
- 參考來源:
- 《黃帝内經·靈樞》原文可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官網相關欄目或專業中醫古籍數據庫如中華醫典。
- 《中醫大辭典》相關條目。
“含聽”一詞的核心含義圍繞着“含”所蘊含的“容納、包含”之意與“聽”的結合。其最主要、最經典的用法是指上位者包容并聽取谏言或意見,體現了虛懷納谏的品德。其次,在中醫專業領域,它形象地描述了耳内堵塞、脹悶如同含物 的病理感覺(耳閉)。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的古文或中醫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含聽”是一個文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含聽”指傾聽并采納(意見或建議),常用于描述上位者或朝廷虛心接受谏言的姿态。
- 詞性:動詞
- 近義詞:納谏、采聽
- 反義詞:拒谏、獨斷
2.出處與例句
出自《後漢書·袁紹傳上》:“又議郎趙彥,忠谏直言,議有可納,故聖朝含聽,改容加錫。”
3.結構解析
- 含:本義為“包容、容納”,引申為以寬容态度接受。
- 聽:本義為“用耳感知聲音”,引申為聽取、考量。
二者結合,強調包容性地傾聽并采納,多用于正式或莊重的語境。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政治語境,如帝王納谏、上級接受下屬建議等,現代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提及)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按行自抑兵戈濱海踣地呼天不可企及彩船逞工炫巧持滿戒盈骢馬郞道故遞進肪脂封蔭公中光晷卦文絓組圭景韓王殿夥賴疾嘉蓮翦屏柱楣交番仗椒風竟體衿甲鸠閲急需卡薩布蘭卡苛吏夔府鲲鵬連璐禮重籠總淪放買庸滿月鞯昴畢馬咽車阗牛溲旁剔竅氣癯劣羣藝忍屑人爪神來之筆手脖子霜練愬冤私夫搜掠宿根跳在黃河洗不清委廢鰛鲸校理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