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貪婪奸邪。 漢 賈誼 《旱雲賦》:“陰陽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貪邪而狼戾。”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案 延 ( 繇延 )質性貪邪,所在荒亂。” 明 吳應箕 《熹朝忠節死臣列傳·周宗建》:“工部主事 曹欽程 論劾 宗建 削籍聽勘。 欽程 者,最貪邪無行。”
(2).貪婪奸邪的人。《隋書·禮儀志二》:“黜退貪邪。” 清 吳德旋 《書<抱樸子>後》:“ 葛洪 生于衰 晉 之世,閔時俗之流蕩,疾貪邪之競進。”
“貪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由“貪”(貪婪、貪求)和“邪”(邪惡、不正當)組成,指人貪戀邪惡事物或追求私利,違背正義道德()。
二、詳細解釋
形容詞用法
表示“貪婪奸邪”的行為或品質。例如:
名詞用法
指代“貪婪奸邪的人”。例如:
三、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違背道德、追求私利的行為或人物,常見于曆史評論或社會批判中()。
通過古籍與現代釋義的結合,“貪邪”既可用于具體行為,也可指代特定人群,核心均圍繞“貪婪”與“邪惡”展開。
《貪邪》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行為具有貪婪和邪惡的特征。貪指的是貪欲、貪心,而邪指的是邪惡、不正當的。所以,《貪邪》可以理解為某種欲望或心态超出了正常範圍,具有破壞性和不道德的傾向。
《貪邪》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們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貝和心。其中,貝部表示有關財富、財産,心部則表示有關心理、心态。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9。
《貪邪》是現代漢語詞彙,源自于古代漢字,屬于中文詞語。這個詞沒有傳統的繁體版本,因為它在繁體字中沒有特定的寫法。
在古時候,《貪邪》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經曆了長時間的變化。然而,這個詞的基本意義和含義在古代和現代的用法中是一緻的。
1. 這個人貪邪的欲望使他陷入了無盡的困境。
2. 貪邪之心害人不淺,需要警惕和制止。
貪得無厭、邪念萌生、貪官污吏、邪惡勢力。
貪婪、邪惡、嗜欲。
清廉、正直、無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