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并蔕 ”。1.兩朵花或兩個果子共一蒂。 唐 杜甫 《進艇》詩:“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宋 陸遊 《或遺木瓜有雙實者香甚戲作》詩:“ 宣城 繡瓜有奇香,偶得并蒂置枕傍。”《鏡花緣》第一回:“同一梅花,有緑萼、硃砂之異;同一蓮花,有重臺、并蒂之奇。”
2.比喻男女合歡或夫婦恩愛。 唐 皇甫松 《竹枝》詞之三:“芙蓉并蔕一心連,花侵隔子眼應穿。”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樂事生平佔,天從人願,芙蓉并蒂,兔絲不斷。” 清 李漁 《慎鸾交·贈妓》:“有話須陳,并蒂分房各有根。”
並蒂,漢語詞彙,指植物同一莖幹上同時生長出兩朵花或兩個果實的自然現象,常見于蓮、蘭等植物。該詞由“並”(并列)和“蒂”(花或果實與莖相連的部分)構成,本義強調生物共生的形态特征,後衍生出“成雙成對”“和諧共生”的象征意義。
詞典釋義與文字學溯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並(并)蒂指“兩朵花共生于一蒂”,常見于荷花、芙蓉等植物,如“並蒂蓮”。從文字學角度,“並”在甲骨文中象二人并立之形,後引申為并列、共存;“蒂”為形聲字,從艸(草)部,強調植物器官的連接特性。
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並蒂蓮被賦予“夫妻和睦”“兄弟同心”的寓意,唐代杜甫曾以“俱飛蛱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比喻親密關系(《進艇》)。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並蒂蓮為祥瑞之兆,象征國泰民安。
植物學實證與科學解釋
《中國植物志》指出,並蒂現象屬于植物的“雙生突變”,因花芽分化期溫度、光照異常導緻原單一花原基分裂,形成雙花。荷花(Nelumbo nucifera)因花芽結構特殊,出現並蒂的概率高于其他水生植物。
注:本文引用來源包括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紙質版、中華書局《太平廣記》影印本、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電子版,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詢原文。
“並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指兩朵花或果實共同生長在同一根莖或蒂上,形成自然相連的狀态。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例證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擺樣茶坊償逋晨飡愁懷觸時盜狗倒篷得按嚲懶鸸鹋耳聞眼見餓餧法魚紛帨覆案高絶高石根固乖緻關奏黑衣宰相橫無忌憚烘的挢舌截日傑張今樣九儀覺卧鋸末刊除魁解兩旦奁具蓮漏倫輩駱駝明渠女沙彌僻絕撲挑汽缸柔巽儒醫杉錦杓秉戍旌漱石搜牢鎖士貪沒退撄為害委懷纖施鶱鶱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