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徒的意思、豈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徒的解釋

難道隻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豈徒”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含義

“豈徒”由“豈”(表反問)和“徒”(僅、隻)組成,字面意為“難道隻是”“何止”,用于通過反問語氣強調事物或情況遠超表面程度,帶有否定單一性、突出更深層意義的作用。

二、使用場景

  1. 強調範圍或程度
    例如《孟子·公孫丑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指“如今的君子不僅順從錯誤,還要為錯誤辯解”,否定“順之”的單一行為,強調更嚴重的後續動作。
  2. 表達否定性反問
    如《後漢書》中“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意為“言行一緻,難道隻是為了名聲和自保嗎?”,通過反問否定淺層動機。

三、典型例句

四、近義與反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豈徒”在文言中多用于加強語氣,通過否定局部現象來凸顯深層含義。具體翻譯需結合語境,但核心始終是“不僅……更……”的反問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豈徒

《豈徒》(qǐ tú)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對《豈徒》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說明。

意義

《豈徒》是一個貶義詞,用于形容人沒有真正的本領、能力或價值。它意味着一個人隻是虛有其表,沒有實質能力或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豈徒》的第一個字“豈”是由“山”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是8畫。第二個字“徒”是由“彳”和“⻏”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是15畫。

來源

《豈徒》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古代的文章中,有時會用它來形容一些沒有才能、無用的人。

繁體

《豈徒》的繁體字是“豈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有一些變化。古時候寫《豈徒》的時候,其字形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但整體意義相同。

例句

1. 這個人連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是一個《豈徒》。

2. 看似有才華,實際上隻是個《豈徒》而已。

組詞

豈有、豈非、無徒、空徒等。

近義詞

庸才、庸人、庸碌等。

反義詞

能人、佼佼者、英雄等。

以上是有關《豈徒》的一些解釋和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