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的風。《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曲櫺激鮮飇,石室有幽響。” 呂向 注:“鮮飇,鮮潔之風。”一本作“ 鮮飈 ”。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陰室中開,鮮飇自激。” 宋 林逋 《孤山雪中寫望寄景山》詩:“璚樹瑤岑掠眼新,鮮飇時復颺珠塵。”
“鮮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屬于較為生僻的文學用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謝宣城集》《韓昌黎集》等古籍注本。
《鮮飇》(xiān biāo)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美麗的景象或光芒四射的樣子。它主要用來形容事物形象鮮明、華麗迷人。
《鮮飇》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魚(魚)部和風(風)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9。
鮮飇這個詞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的解釋。古代人們用鮮飇這個詞來形容天空中的彩雲或美麗的飛鳥,後來逐漸引申為形容一切美麗、華麗的事物。
《鮮飆》是鮮飇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鮮飇的寫法略有不同。飇的古代寫法中,使用了額外的部首雲(雲),也就是鮮飇的繁體字鮮飄。
1. 池塘中的蓮花盛開,散發出鮮飇的香氣。
2. 孩子們奔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留下了一道鮮飇的身影。
3. 夜晚的煙花綻放出鮮飇的光彩,迎接新年的到來。
1. 鮮豔:形容顔色鮮明、明亮。
2. 飄逸:形容姿态潇灑、優美。
3. 光彩奪目:形容燦爛、耀眼。
1. 絢麗:形容色彩繁多、華美奪目。
2. 錦繡:形容華麗絢爛、富有色彩。
3. 璀璨:形容亮光閃爍、寶石般耀眼。
1. 暗淡:形容光線微弱、不明亮。
2. 枯萎:形容草木失去生機、顔色失去鮮豔。
3. 沉悶:形容氣氛壓抑、無生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