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冷眼觀》第二三回:“瞎先生仍是那怕你天驚石破,怎當他酣睡如雷的一絲兒不應。” ********* 《警告6*全6*國父老書》:“今以 奧 儲一滴之血, 塞 人一彈之光,霹靂一聲,天驚石破。”參見“ 石破天驚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天驚石破漢語 快速查詢。
“天驚石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本義
原指古代樂器箜篌(一種彈撥樂器)發出的聲音極具震撼力,忽而高亢,忽而低沉,超乎尋常想象。
例如: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即用此意象描寫音樂的感染力。
引申義
後多比喻文章、言論或事件的新奇驚人,令人震撼。例如:李大钊曾用此詞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震驚(《警告全國父老書》)。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結構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
《天驚石破》是一個成語,意為天大的驚恐、驚訝,猶如大山石頭破碎般的震驚。形容事情的重大和突然,超乎意料的驚訝。
《天驚石破》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天(部首: 天,筆畫:4)、驚(部首:心,筆畫:13)、石(部首:石,筆畫:5)、破(部首:石,筆畫:10)。
《天驚石破》最早出現在明代名著《西遊記》中,是石破天驚的衍生表達。常用于形容戰争、災難等突如其來的驚險情景。
「天驚石破」是《天驚石破》這個詞的繁體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破」的上半部分為「癶」,下半部分為「去」。
1. 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中,整座建築物被天驚石破的烈焰吞噬。
2. 當她聽到兒子獲得了全額獎學金時,她驚喜得連連稱贊:“真是天驚石破啊!”
天破地裂、雲破日出、石破天驚、驚天動地
天翻地覆、驚世駭俗、驚心動魄、懾于天威
平淡無奇、尋常無異、平靜如常、尋常之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