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mplexion]∶一個人的精神和皮膚色調
(2) [color]∶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的色調
(3) 态度,神情 [expression;look]
觀子氣色。——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1).指人的面色,神态。《荀子·勸學》:“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漢書·翼奉傳》:“故臧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唐 白敏中 《酒令》詩:“少年從事誇門第,莫向尊前氣色粗。”《紅樓夢》第九六回:“那個人看見 賈璉 的氣色不好,心裡先發了虛了。”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和甫 ﹞看着 吳荪甫 的臉,也覺得氣色不正。”
(2).指動物的姿态神色。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此馬氣色駿異。”
(3).景色;景象。《六韬·兵徵》:“凡攻城圍邑,城之氣色如死灰,城可屠。”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新唐書·李光弼傳》:“其代 子儀 朔方 也,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而 光弼 一號令之,氣色乃益精明雲。” 明 何景明 《立春管汝濟見過次韻》:“勝日高人過,蓬門氣色新。” 魯迅 《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着煙霭和忙碌的氣色,将 魯鎮 亂成一團糟。”
“氣色”是一個綜合反映人體健康與精神狀态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氣色”由“氣”(精神狀态)和“色”(面部色澤)組成,指人面部呈現的色澤與精神面貌的綜合表現。根據詞典解釋,它包含三層含義:
中醫認為氣色是“色診”的重要依據:
氣色受多重因素影響:
注:若需了解具體中醫色診方法或改善氣色的養生建議,建議參考專業醫學資料。
氣色是一個多義詞,具有豐富的意義。在常見的用法中,氣色指的是人的面容、臉色、精神狀态等。通過一個人的氣色可以判斷出他的健康狀況、情緒變化和身體狀态。
氣色的拆分部首是氣和色,氣的拼音是qi,色的拼音是se。氣的五筆編碼是3112.1,色的五筆編碼是132.3。
氣色在古代的意思為“面色”。據《說文解字》記載,氣是指面容的變化,色是指面孔的顔色。通過臉上的變化來判斷人的氣色。
氣色的繁體字形為「氣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氣色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漢字的寫法為「氣色」,其中的變化體現在“氣”字的下半部分有一點,代表了氣色的變化。
他的氣色不錯,看起來精神煥發。
氣色能好、氣色可佳、氣色不佳、氣色憔悴、氣色紅潤等。
面色、臉色、神态、容顔等。
蒼白、無神、憔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