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謂貧寒與苦吟使詩人的肩胛聳起。後形容詩人苦吟。語本 宋 蘇轼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之二:“遙想後身窮 賈島 ,夜寒應聳作詩肩。”《紅樓夢》第五十回:“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詩肩瘦”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化表達,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蘇轼《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句“遙想後身窮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原指詩人因貧寒與苦吟習慣導緻肩胛骨凸起,後引申為詩人專注創作時清癯忘我的狀态,常與賈島這類苦吟派詩人形象關聯。
該詞與“郊寒島瘦”的審美取向一脈相承,反映了古代對詩人“窮而後工”創作觀的認同。蘇轼通過賈島典故,将物質困頓與藝術成就形成張力,塑造出典型的文人形象。
注:如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蘇轼詩集及《紅樓夢》相關注釋。
《詩肩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詩人形象纖瘦,肩膀細小。它形象地比喻詩人的身形嬌小。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詩人才情出衆。
《詩肩瘦》的拆分部首依次是:“言”,“肉”,“月”。它由15個筆畫組成。
《詩肩瘦》這個成語出自清代袁枚所著《隨園詩話》。袁枚用這個成語形容了詩人唐伯虎的形象。
《詩肩瘦》的繁體字為「詩肩瘦」。
在古時候,漢字《詩肩瘦》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他那纖瘦的肩膀,如同《隨園詩話》中所述的《詩肩瘦》一樣。
組詞可以有:“千股萬股”,“瘦骨嶙峋”,“肩負重任”。
近義詞可以有:“才情出衆”,“詩才橫溢”,“文思泉湧”。
反義詞可以有:“肩膀寬闊”,“體态魁梧”,“肩膀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