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螟的意思、焦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螟的解釋

亦作“ 焦冥 ”。傳說中一種極小的蟲。《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東海有蟲,巢於蟁睫再乳再飛,而蟁不為驚……東海漁者命曰焦冥。”《列子·湯問》:“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羣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栖宿去來,蚊弗覺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猶焦螟之笑雲鵬,朝菌之怪大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焦螟”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生物,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據《列禦寇》記載,“焦螟”(又稱“焦冥”)是一種極小的蟲類,小到群聚于蚊子的睫毛上卻不互相觸碰,蚊子和普通人都無法感知其存在。該詞由“焦”(指物體燒焦後的微小脆弱狀态)和“螟”(指螟蛾幼蟲,象征微小)組合而成,強調其細微難察的特性。

  2. 寓言象征
    在道家典籍中,焦螟被賦予哲學意義:

    • 超凡感知的象征:傳說中,視力超群的離朱、聽力敏銳的師曠等人都無法察覺焦螟,唯有黃帝與容成子通過“齋戒三月、形神俱寂”的修行,才能以意念感知其“大如嵩丘,聲若雷霆”。
    • 道家境界的隱喻:故事強調細微與宏大的相對性,暗喻修道者突破感官局限後,能洞察常人不可見的微觀世界。

其他注:部分文獻(如搜狗百科)提到清代《聊齋志異》中有同名道士“焦螟”,此為人物名稱,與原詞含義無關。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焦螟》的意思

《焦螟》是指一種生活在稻田中的昆蟲,俗稱稻花螟。它的存在給農田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會吃掉稻子的根莖和穗子,導緻稻谷減産甚至死亡。

《焦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焦螟》的拆分部首為火和蟲,分别具有三畫和蟲身五畫,總計八畫。

《焦螟》的來源

《焦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人們以觀察和命名害蟲來傳承農耕知識,以便更好地應對農作物的保護和管理。《焦螟》一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并廣泛使用起來。

《焦螟》的繁體

《焦螟》的繁體字為「焦螟」,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焦螟》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焦螟》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一些部首、筆畫的書寫可能會有所差異。然而,我無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寫法,因為這需要詳細的考證和查閱古代文獻。

《焦螟》的例句

1. 農民們發現稻田裡出現了焦螟的蹤迹。

2. 為了防治焦螟,農業專家研究出了一套科學的防治方案。

3. 這片稻田由于焦螟的襲擊,損失慘重。

《焦螟》的相關詞語

組詞:焦蟲、螟蛉。

近義詞:稻花蟲、稻蟲。

反義詞:稻子、莊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