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如願的意思、乞如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如願的解釋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卷十:“有商人過 清湖 ,見 清湖君 ,君問所須,商曰:‘但乞如願。’君許之,果得一婢, 如願 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緻之。後因正旦, 如願 晚起,商人撻之,走入糞壤中不見。今人正旦,以細繩繫綿人投糞掃中,雲乞如願。”後用為典故。 宋 黃庭堅 《常父答詩有煎點徑須煩綠珠之句複次韻戲答》:“政當為公乞 如願 ,作書遠寄 宮亭湖 。” 元 揭傒斯 《小孤山次韻》:“ 豐城 客子無一錢,但當作詩乞 如願 。”參閱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太平廣記》卷二九二引《博異錄·歐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乞如願"是中國古代民俗典故與文學意象的結合體,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乞如願"指通過特定儀式祈求願望實現的行為,典出唐代《酉陽雜俎》續集卷四:商人歐明獲彭澤湖神青洪君賜婢女"如願",後因毆打如願緻其鑽入糞堆消失,演化為新年"打灰堆"祈福的民俗。其含義包含:

二、文化源流

  1. 神話原型

    東晉《錄異傳》(《太平廣記》卷292引)載:歐明每過彭澤湖投物祭神,青洪君感其誠,許贈寶物。歐明唯求"如願",得之後家業驟興。因正月元日如願晚起,歐明杖擊之,如願遁入糞壤。

  2. 民俗演化

    唐宋時期形成"打灰堆"習俗(亦稱"擊如願"):

    • 時間:元旦雞鳴時
    • 儀式:以繩系偶人投糞掃堆,執杖擊打
    • 禱詞:"願如我意!"(範成大《打灰堆詞》)
    • 象征:灰堆代表如願藏身之處,擊打為促其顯靈

三、文學意象

文人常以"乞如願"喻指求福:

宋代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因作此篇欲為如願祝 "

陸遊《歲未盡前數日偶題》:"乞如願酒封山嶽 "

體現對超自然力量寄托美好願景的文化心理(《漢語大詞典》第7卷)

四、現代引申

在漢語語境中,"乞如願"可指:

  1. 對理想結果的儀式化祈求
  2. 象征性表達對願望達成的期待
  3. 傳統文化中"人神契約"觀念的具象化

文獻依據

典故考釋詳見:

網絡擴展解釋

“乞如願”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典故,主要承載了人們對實現願望的祈求心理。其解釋和内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典故起源與故事内容

據唐代馮贽《雲仙雜記》記載,商人向清湖君祈求“如願”後,獲得一位名為如願的婢女。她能滿足商人所有願望,後因商人苛責,如願逃入糞壤消失。自此,民間形成了特定習俗:在元旦(正旦)将細繩系棉偶投入糞堆,象征“乞求願望成真”。這一故事融合了神話與民俗,反映了古人借助超自然力量實現訴求的心理。

二、習俗演變

早期習俗中,“乞如願”具有巫術色彩,如将棉偶投糞堆的行為帶有交感巫術特征(認為接觸穢物可驅邪納吉)。後世逐漸演變為新年祈福儀式,成為年俗文化的一部分,體現了從具體神話形象到抽象祈福儀式的轉化。

三、詩文中的引用

宋代文人常借用此典表達願望,如黃庭堅《常父答詩》中“政當為公乞如願”,将個人抱負與典故結合。元代揭傒斯《小孤山次韻》等作品也延續了這一意象,使“乞如願”從民俗上升為文學符號。

四、文化内涵

  1. 願望載體:以“如願”為婢女之名,具象化表達了“心想事成”的抽象概念。
  2. 警示意義:故事中商人因苛責失去如願,暗含“知足常樂”“善待福祉”的訓誡。
  3. 歲時關聯:與元旦結合,強化了新年除舊布新、祈福納吉的傳統觀念。

五、現代意義

如今“乞如願”作為文化符號,更多出現在民俗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其原始巫術色彩淡化,但承載的祈福心理仍以春節祈福等形式延續,成為傳統文化中“願望表達”的典型範式。

别人正在浏覽...

寶牀閟宮采地參寮昌導赪面辍才楚巫大好端的放言高論非幾封閉療法風船分賬負立扶贊高誓歌風碑廣州泉孤背含經豪詄和容悅色黃桐虎棍回禮呼救昏黯黪将飛翼伏澆注經濟之才進退應矩績緒看漏咳喘科鬥籍勞動保險立名龍蹻律宗埋頭苦幹囊土潛水艇敲釘錘僑論青門氣生氣死沈密寡言史阙文稅銮説夢私善談谑天膜童心未泯五羖大夫相近閑休校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