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如願的意思、乞如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如願的解釋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卷十:“有商人過 清湖 ,見 清湖君 ,君問所須,商曰:‘但乞如願。’君許之,果得一婢, 如願 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緻之。後因正旦, 如願 晚起,商人撻之,走入糞壤中不見。今人正旦,以細繩繫綿人投糞掃中,雲乞如願。”後用為典故。 宋 黃庭堅 《常父答詩有煎點徑須煩綠珠之句複次韻戲答》:“政當為公乞 如願 ,作書遠寄 宮亭湖 。” 元 揭傒斯 《小孤山次韻》:“ 豐城 客子無一錢,但當作詩乞 如願 。”參閱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太平廣記》卷二九二引《博異錄·歐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乞如願”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典故,主要承載了人們對實現願望的祈求心理。其解釋和内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典故起源與故事内容

據唐代馮贽《雲仙雜記》記載,商人向清湖君祈求“如願”後,獲得一位名為如願的婢女。她能滿足商人所有願望,後因商人苛責,如願逃入糞壤消失。自此,民間形成了特定習俗:在元旦(正旦)将細繩系棉偶投入糞堆,象征“乞求願望成真”。這一故事融合了神話與民俗,反映了古人借助超自然力量實現訴求的心理。

二、習俗演變

早期習俗中,“乞如願”具有巫術色彩,如将棉偶投糞堆的行為帶有交感巫術特征(認為接觸穢物可驅邪納吉)。後世逐漸演變為新年祈福儀式,成為年俗文化的一部分,體現了從具體神話形象到抽象祈福儀式的轉化。

三、詩文中的引用

宋代文人常借用此典表達願望,如黃庭堅《常父答詩》中“政當為公乞如願”,将個人抱負與典故結合。元代揭傒斯《小孤山次韻》等作品也延續了這一意象,使“乞如願”從民俗上升為文學符號。

四、文化内涵

  1. 願望載體:以“如願”為婢女之名,具象化表達了“心想事成”的抽象概念。
  2. 警示意義:故事中商人因苛責失去如願,暗含“知足常樂”“善待福祉”的訓誡。
  3. 歲時關聯:與元旦結合,強化了新年除舊布新、祈福納吉的傳統觀念。

五、現代意義

如今“乞如願”作為文化符號,更多出現在民俗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其原始巫術色彩淡化,但承載的祈福心理仍以春節祈福等形式延續,成為傳統文化中“願望表達”的典型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乞如願

乞如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祈求能如願以償。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成語。

部首和筆畫

乞如願的第一個字“乞”是一個偏旁部首,通常用來表示乞求或請求。它由“丿”和“乙”兩個筆畫組成。第二個字“如”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具有表達“像、似、好像”的意思,由“女”和“口”兩個筆畫組成。最後一個字“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希望或願望。它由“心”和“口”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乞如願這個成語來源于《周易·乾卦》:“九四九五,乃是被紹,乃從乾,以乞天佑。”這句話中的“乞天佑”意思就是祈求天佑。在古代,人們常常祈求神靈或天神保佑自己能夠如願以償。乞托和求望的意思接近,因而形成了乞如願這個成語。繁體字中的乞如願是「乞願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乞(qǐ)字的寫法稍有變化,它由兩個元字(元字也是一個偏旁部首)組成。如願(yuàn)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右半部為“院”,左邊是由“心”和“目”兩個部首組成。所以在古代,乞如願這個成語的寫法是「乞願如」。

例句

他在考試之前虔誠地祈求,終于乞如願獲得了高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乞求、乞讨、如願、心願。

近義詞:心想事成、稱心如意。

反義詞:不如願、落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