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應矩的意思、進退應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應矩的解釋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宋書·樂志三》:“旄旍指麾,進退應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應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yīng jǔ(部分注音差異源于古今音變),形容人的言行舉止遵循規範,行動合乎法度,無論前進還是後退都符合規矩。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人在處事或社交中謹慎得體,既不過分激進也不退縮,始終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内。例如在正式場合的禮儀表現或決策時的審慎态度。

  2. 出處與例句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書·樂志》:“旄旍指麾,進退應矩。”,描述軍隊行進時旗幟指揮下的整齊劃一,後引申為對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

  3. 語法與用法
    屬緊縮式成語,多作謂語或賓語,用于評價處事風格。如:“他為人處世進退應矩,深得同事信賴。”。

  4. 近義詞

    • 進退有度
    • 進退可度
    • 進退中度
  5. 補充說明
    該詞強調對規則的尊重,尤其在傳統禮儀或等級分明的場景中使用較多,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形容職場或社交中的得體表現。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應矩的意思

《進退應矩》是一個成語,其含義指人在言行舉止上要符合道德、規矩,不要過分偏離或越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應矩》的部首拆分為辶和示,其中辶是邊走的意思,示是禮節的意思。 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25。

來源

《進退應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天官冢宰》中的記載:“君子貴體,唯率性。是故君子不入鄰寺之辟,不廟寺之道,不勞民而累形。” 這句話意味着君子或有志于官場者不應附庸風俗,而應該以率直的性格去行事,不要讓個人的言行直接或間接地給人帶來困擾。後來衍生為“進退應矩”成語。

繁體

《進退應矩》的繁體字為「進退應矩」。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考古學研究和出土文獻,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進退應矩》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暫時無法考據。

例句

他在工作中總是嚴守紀律,進退應矩。

組詞

進退自如、進退維谷、進退兩難、進退無門

近義詞

遵守規矩、守法紀、符合規範

反義詞

超越界限、無規矩、言行失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