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onal experience] 親身經曆
親身經過。《朱子語類》卷二四:“所謂親歷,豈講求義理與躬行處,均為親歷乎?” 明 沉榜 《宛署雜記·人物字》:“﹝ 李德恢 ﹞每單騎親歷田間,視土所宜,教以池塘溝洫之法。” 魯迅 《三閑集·<小彼得>譯本序》:“讀者恐怕大多數都未曾親曆。”
“親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詞義解析
“親”指親身、親自,“曆”指經曆、體驗,合起來表示以第一視角直接參與或見證某事件的過程。例如:“他親曆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詞性特征
通常作動詞使用,強調主體與事件的直接關聯性,如“親曆災難”“親曆者回憶”。在特定語境中可轉化為名詞,如“這段親曆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近義與反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真實性的語境,如回憶錄、曆史記錄、災難報道等。例如:“記者親曆戰地前線發回報道”“親曆者講述地震逃生細節”。
文化延伸
該詞隱含對“直接經驗”的重視,與漢語中“百聞不如一見”“實踐出真知”等理念相呼應,常見于強調實證精神的表述中。
《親曆》是指親身經曆、親自目睹或親自經曆某個事件、事情或狀況。
《親曆》由“亻”(人)和“廠”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亻”為丶(點)加三橫,代表人,而“廠”則代表工廠或生産之意。共有9畫。
《親曆》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晉代郭璞所著的《郭璞集》中的一篇文章。後來,《親曆》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于描述親身經曆或目睹的經曆。
《親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親歷」。
古時候《親曆》的寫法并沒有太大不同,仍然由“亻”和“廠”兩個部首組成。
1. 我親曆了那場大地震,真是驚心動魄。
2. 他親曆過戰争的殘酷,因此對和平更加向往。
3. 這個故事是我親曆的,所以知道其中的真實情況。
親曆者、親曆史、親曆經曆、親曆者見證等。
親身經曆、實地考察、現場目擊等。
聽說、間接經曆、繼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