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 東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巿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宋 晁補之 《次韻和趙令佥防禦春感懷》:“上書自去千牛衛,掛席欲過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風引三神山, 蓬萊 竟誰是?”
三神山是漢語中一個承載深厚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特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位于東海的三座仙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指古代傳說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特征:
代表古人追求長生與超脫塵世的理想,如《列子·湯問》稱其“台觀皆金玉,禽獸皆純缟”。
道教将其納入“洞天福地”體系,視為修煉聖地(《雲笈七籤》卷二十七)。
最早系統記載三神山名及秦始皇遣徐福求仙之事,奠定其曆史傳說基礎。
補充描述其“無風而洪波萬丈”的神秘地理特征。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海客談瀛洲”等,均以三山喻指缥缈仙境。
定義為“古代傳說東海中仙人所居之三山”,引《史記》為證(商務印書館,1994)。
強調其“秦漢方士所稱東海仙山”,并列三山具體名稱(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來源說明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94.
: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七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司馬遷. 《史記·卷二十八·封禅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列禦寇. 《列子·湯問》. 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本.
張君房. 《雲笈七籤》. 中華書局, 2003.
彭定求等編. 《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以下是關于“三神山”的詳細解釋:
三神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海的三座仙山,分别為蓬萊、方丈、瀛洲。據傳這三座山是仙人居所,山上有不死之藥,建築以金銀為宮阙,禽獸通體雪白,雲霧缭繞,凡人難以抵達。
最早見于《史記》記載:
傳說上古東海曾有五座神山(岱嶼、員峤、方壺、瀛洲、蓬萊),後岱嶼、員峤漂走,僅餘方壺(方丈)、瀛洲、蓬萊,合稱“三神山”。
三神山也被稱為“三島”“三壺”“三山”,其形象影響了中國古代園林設計(如頤和園)和道教文化,成為仙境信仰的核心符號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看《史記》相關篇章或神話研究文獻。
暧暧奧林匹克運動會跋扈将軍敗訴本枝百世不甘不適采擢觇邏沖打穿着打扮捶胸頓足蕩駭帝宇動地驚天鬥戰放意肆志挂鱗掴裂讙噪賄赇禍福相倚碣石宮嫉忌疾戾晶滢酒腸快遞饋饍亮開纚笄零利麗女滿師螟蠧墨癖難纏難怪虐戕匿善噴湧片假名鋪蓋卷硗塉清邃诠揀權軸囷鹿攘雞聖顔受民衰退說一不二通雅圍範文鳥無目香檨閑息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