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道的入口處。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碑碣》:“臣子或書君父勳伐于碑上,後又立之于隧口,故謂之‘神道碑’,言神靈之道也。”
“隧口”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隧口”由“隧”和“口”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隧道的入口或出口,但在實際使用中多指墓道的入口處。
墓道入口
古代文獻中,“隧口”特指陵墓通道的入口,例如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碑碣》提到,臣子會将君父功績刻于碑上并立于隧口,稱為“神道碑”。
廣義隧道入口
部分現代解釋延伸為人工開鑿的隧道或山谷通道的入口,但此用法較少見。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
隧口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山洞或地道的入口處,也可以用來形容溝渠、河流入海等的口岸。
隧口的拆分部首是阝(複旁),拼音為fù,表示與山有關的意義。
隧口的總筆畫數為15畫。
隧口這個詞最初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字典,編纂者是漢朝的許慎。
在繁體字中,隧口的寫法為隨口。
在古代,隧口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如在《康熙字典》中,隧口的寫法為“隋口”,同時也寫作“邃口”,字形稍有不同。
1. 隧口深處是一條神秘的地下通道。
2. 我們在隧口外等待别人的到來。
隧道、隧道口、口-隧道出口。
隧洞、洞口、山洞入口。
出口、口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