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遲明。《漢書·南粵王傳》:“遲旦,城中皆降 伏波 。”《新唐書·外戚傳·韋溫》:“後( 韋後 )死,遲旦斬 溫 ,分捕諸 韋 子弟,無少長皆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趙城虎》:“媪方怨宰之不殺虎以償子也,遲旦,啟扉,則有死鹿。”
“遲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遲旦”意為接近天亮的時刻,即黎明時分()。該詞由“遲”(時間晚)和“旦”(天亮)組成,字面指“天色将明未明之時”。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行動遲緩”,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誤讀。建議優先采用“黎明時分”這一傳統釋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遲旦(chí dàn)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可以表示行動遲慢、做事延遲、起床晚等意思。
遲這個字由辶(辵)部和止部組成,它的筆畫數為7。旦這個字由日部和一(丨)部組成,它的筆畫數為5。
遲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但據猜測可能與古代人們的作息時間有關,遲表示時間晚、行動慢,旦表示天亮、一天的開始。因此,遲旦表示做事遲慢、起床較晚。
遲旦的繁體字是遲旦。
在古代,遲旦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考古學家目前尚未發現與遲旦完全相同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今天早上我遲旦起床,所以遲到了。
2. 他做事遲旦,總是拖到最後一刻。
遲旦可以作為一個詞組中的部分,例如:遲旦起床、遲旦歸來、遲旦不及等。
遲旦的近義詞包括:晚起、慢行、做事慢的。
遲旦的反義詞包括:及時、早起、快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