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同戴天的意思、不同戴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同戴天的解釋

同“ 不共戴天 ”。《公羊傳·莊公四年》“諱與讎狩也” 漢 何休 注:“《禮》,父母之讎,不同戴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共戴天(注意:用戶查詢的“不同戴天”為“不共戴天”的誤寫)是漢語中表示仇恨極深的成語,其核心含義為不願與仇敵共存于世間,形容仇恨達到無法調程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分解

    • 不共:不可共同。
    • 戴天:頭頂同一片天空,引申為“共存于世間”。

      整體字義:不願與仇敵共存于天地之間,必欲殺之而後快。

  2. 引申義

    比喻仇恨極深,達到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程度,常見于描述血親之仇或國仇家恨。

    例: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不共戴天:不願與仇人共存于世。形容仇恨極深。”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不共戴天:不跟仇敵在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極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6.)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禮記·曲禮上》(最早出處)

    “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意為殺父之仇,不可與仇人共存于世。

    (來源:《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可參考中華書局影印本。)

  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

    “操曰:‘我與尹子台誓不共戴天。’”

    曹操表明與仇敵勢不兩立的決心。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


四、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漢語詞典網(注:此為《漢語大詞典》數字化平台,内容與紙質版一緻)
  2. 《禮記》原文: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提供權威古籍原文及注釋)
  3. 《三國志》原文: 國學導航(收錄二十四史點校本)

(注:以上鍊接為相關資源的官方或權威學術平台,内容經專業校勘,符合學術引用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不同戴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仇恨極深,不願與仇敵共存于同一片天空下,強調不共戴天的敵對關系。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籍來源:最早出自《公羊傳·莊公四年》的注釋,漢代何休提到“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2. 詞義核心:原指對父母之仇的強烈憎恨,後泛指任何深仇大恨。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曆史語境:“父仇不同戴天,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2. 現代用例:“兩家因祖輩恩怨,至今仍視對方為不同戴天之敵。”

補充說明

需注意,個别資料(如、9)提到該詞有“志向遠大”的引申義,但此用法未被主流詞典廣泛收錄,建議以“仇恨深重”為核心含義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足禅師包絡卑窪璧返弊骐慘腹巢笙逞能綢沓從而竄命多年來多士兒童福利院燔炰廢退弗目光被河漕何者話靶黃杜鵑化順徽絃見告蛟蜃酒仙翁軍方麟兒麟台林牙騾駒懵頭轉向尼丘噴嘶偏心率娉命欺瞞取尤沙丸身丁神馬蛇山受戒手題水經注水漉漉殊俗談優務劣田雞炮鐵嘴吐呼羅吞氈微要逜逆武政小朝小試下葬席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