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丁的意思、身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丁的解釋

(1).指達到承擔賦役年齡的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二·身丁錢》:“ 廣西 郡縣貧薄,凡民間父、祖年六十以上而身丁未成者,亦行科納,謂之‘掛丁錢’。”

(2).“ 身丁錢 ”的省稱。《宋史·孝宗紀三》:“辛未,知 紹興府 張津 進羨餘四十萬緡,詔以代民輸和買、身丁之半。”《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 興 洋 舊有義士,皆驍勇可用,祇是免身丁、差役之類,不費有司錢糧。”參見“ 身丁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身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指達到承擔賦役年齡的人
    在古代社會,“身丁”特指達到法定年齡(通常為成年)、需要承擔賦稅和勞役的男性人口。例如,宋代文獻《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提到,廣西地區曾對年滿60歲但家中男丁未成年的家庭征收“掛丁錢”,側面反映了“身丁”與賦役制度的關聯。

  2. “身丁錢”的省稱
    “身丁錢”是宋代的一種人頭稅,主要針對成年男性征收。據《宋史》記載,宋孝宗時期曾用地方官員進獻的財政結餘,減免百姓的“身丁錢”負擔。該稅種在南宋時期較為盛行,甚至對寺院僧道也有免丁錢的征收記錄。

補充背景: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詞典釋義,如需更全面的制度考證,可參考《宋史》或宋代經濟史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丁的意思

身丁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它是由身和丁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身丁的部首為身,總筆畫數為7。

來源

身丁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召南·甫田》篇中。它主要用來描述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

繁體

身丁的繁體字為「身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身丁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身」字在古代寫作「⺣」,表示人體;「丁」字在古代寫作「⺤」,表示一種形狀類似釘子的東西。

例句

他從頭到腳每一個身丁都透露出健康和活力。

組詞

身丁可以組成許多詞語,比如身材、身體、身高等。

近義詞

身丁的近義詞包括身體、肢體、器官等。

反義詞

身丁的反義詞包括心靈、靈魂、精神等,它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