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丁的意思、身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丁的解釋

(1).指達到承擔賦役年齡的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二·身丁錢》:“ 廣西 郡縣貧薄,凡民間父、祖年六十以上而身丁未成者,亦行科納,謂之‘掛丁錢’。”

(2).“ 身丁錢 ”的省稱。《宋史·孝宗紀三》:“辛未,知 紹興府 張津 進羨餘四十萬緡,詔以代民輸和買、身丁之半。”《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 興 洋 舊有義士,皆驍勇可用,祇是免身丁、差役之類,不費有司錢糧。”參見“ 身丁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達到服役年齡的成年男子,尤其特指需要承擔賦稅、徭役或兵役義務的男性人口。該詞在古代文獻,特别是涉及戶籍、賦稅制度的史料中較為常見。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本義:成年男子(特指承擔賦役者)

    • 這是“身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含義。“身”指身體、自身,“丁”指成年男子(古時稱能任賦役的成年男子為“丁”)。合起來,“身丁”即指達到法定年齡、需要為國家承擔賦稅(如身丁錢、身丁米)和徭役(如力役、兵役)的男性人口。
    • 例句參考: “诏除…諸路…身丁錢絹。” (《宋史·食貨志上二》)[來源:《漢語大詞典》]
    • 例句參考: “凡歲賦,谷以石計,錢以缗計…丁口之賦:…身丁錢。” (《文獻通考·田賦考四》)[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義:人口

    • 由特指承擔賦役的成年男子,有時可以引申泛指一般的人口、人丁。這種用法相對較少,語境中通常與統計、戶籍管理相關。
    • 例句參考: “攤丁入畝”政策實施前,賦稅征收常分“地賦”和“丁賦”(即按土地和按身丁征收)。[來源:中國古代賦役制度通史研究]

相關概念:

“身丁”一詞主要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核心内涵緊密關聯于中國古代的戶籍管理制度和賦役制度(特别是“丁賦”)。它精确地指代了那些被國家登記在冊、有義務承擔賦稅和徭役的成年男性公民。理解這個詞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賦役制度史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基本不再使用于日常交流,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身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指達到承擔賦役年齡的人
    在古代社會,“身丁”特指達到法定年齡(通常為成年)、需要承擔賦稅和勞役的男性人口。例如,宋代文獻《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提到,廣西地區曾對年滿60歲但家中男丁未成年的家庭征收“掛丁錢”,側面反映了“身丁”與賦役制度的關聯。

  2. “身丁錢”的省稱
    “身丁錢”是宋代的一種人頭稅,主要針對成年男性征收。據《宋史》記載,宋孝宗時期曾用地方官員進獻的財政結餘,減免百姓的“身丁錢”負擔。該稅種在南宋時期較為盛行,甚至對寺院僧道也有免丁錢的征收記錄。

補充背景: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詞典釋義,如需更全面的制度考證,可參考《宋史》或宋代經濟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眼窩拔取變聲裱匠镳殺秉牍常明燈常甯齒序刺傷悼耄墊球斷見沸反連天風濤鳳振佛草光美還兵含春侯賀公湖黃雛魂髓楛矢蹇瘠翦辟減師半德禁不起九江八河絶經抗進纩綿睽罛濫祠連宅嶺頭洛陽苑枚蔔娩娠米泔泥車瓦狗憑據遷累企業化融散儒愞塞規三業沈睡豕喙輸財頌禱逃虛土圞兒托裱五祖銜冰吐雹纖绮賢首山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