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計的意思、歲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計的解釋

(1).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計算。《莊子·庚桑楚》:“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 唐 朱慶馀 《鏡湖西島言事》詩:“歲計有餘添橡實,生涯一半在漁舟。” 宋 蘇轍 《民政策上五》:“捐其有餘,以備民之所不足,而不害於歲計。” 清 錢謙益 《南京戶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而留都王業根本也,以歲計之不登,儲蓄之不豫,朕蓋憪然念之。”

(2).舊 中國 國家年度收支的總稱。超支稱為歲計缺損;收入大于支出,稱為歲計盈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歲計”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其含義有所不同:

一、基本含義

  1. 財政收支計算
    “歲計”指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常用于描述國家或個人的年度財政管理。例如:

    • 舊時中國将國家年度收支統稱為“歲計”,若超支則為“歲計缺損”,盈餘則為“歲計盈餘”。
    • 唐代朱慶餘的詩句“歲計有餘添橡實,生涯一半在漁舟”中,“歲計”指個人一年的生計規劃。
  2. 成語中的引申義
    在成語“日計不足,歲計有餘”中,比喻積少成多或長期積累的成效,如《淮南子·泰族》提到“日計無算,歲計有餘”。


二、其他釋義(較少見)

  1. 年齡與能力的關聯
    極少數文獻中,“歲計”被解釋為通過年齡推測個人才智,如“根據年齡計算能力”。但此用法較為罕見,更多語境仍以財政或時間規劃為主。

三、文獻用例


“歲計”的核心含義是年度收支核算,多用于曆史財政或生活規劃場景;成語中的引申義則強調積累效應。若需具體文獻或完整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計

歲計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歲”和“計”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是由3個筆畫組成,部首為“禾”,屬于左右結構。

“計”是由8個筆畫組成,部首為“言”,屬于上下結構。

源自:

“歲計”的源自,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鶴鳴》:“歲計有餘,猶存亡也。”其中,“歲計”一詞指代歲月的舊曆計算。

繁體:

繁體字“歲計”保留了“歲計”的基本結構和意思,隻是書寫形式上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康熙字典》中記載了“歲計”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嵗計”。

例句:

1. 人生是一場不可等閑視之的歲計。

2. 每年一歲,歲計得增。

3. 好好把握時光,不要給歲計留下遺憾。

組詞:

歲首、歲序、歲時、歲除、歲終、歲暮、歲歲、人歲、歲時若新等。

近義詞:

年歲、時間、年華、光陰等。

反義詞:

日、天、刻、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