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狎賞的意思、狎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狎賞的解釋

謂親昵、不拘禮節的宴集。 唐 上官儀 《安德山池宴集》詩:“上路抵平津,後堂羅薦陳。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狎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á shǎng,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親昵、不拘禮節的宴集,常用于描述古代文人或友人之間輕松隨性的聚會場景。部分詞典(如)補充其含有“過分親近或輕視賞識”的貶義,強調不加分辨地親近或賞識他人。

  2. 詞源與用法

    • 由“狎”(親近、親昵)和“賞”(賞識、喜愛)組成,原指宴會中的親密互動,後衍生出對人或事物态度不莊重的含義。
    • 典型用例見于唐代上官儀的詩句:“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安德山池宴集》),描繪友人宴飲的雅集場景。
  3. 使用場景

    • 中性語境:描述曆史或文學中的宴會活動,如“文人狎賞”。
    • 貶義語境:批評對人際關系或事物缺乏審慎态度,如“狎賞無度,終緻禍患”。
  4. 注意事項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褒貶傾向,避免混淆本義與引申義。

建議進一步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獲取詳細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狎賞的意思

狎賞(xí shǎng)是一個動詞,意為輕視、嘲笑、戲弄。它主要用于形容對人或事物不尊重地進行揶揄、戲弄和嘲笑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狎賞的部首是犬(quǎn),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狎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這本古代典籍中。它的含義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最初是用于形容追求歡樂和享樂的行為,而後引申為嘲笑、戲弄的含義。

繁體

狎賞的繁體字為「狎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狎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包含有犬部的字形成分,描述了一種以犬為首的動物形态。

例句

1. 他經常狎賞同學們的缺點,沒有人喜歡和他親近。

2. 她總是狎賞别人的外貌,從來不關心别人的内心感受。

組詞

1. 狎妓:指與妓女親近、玩笑戲弄。

2. 狎客:指與客人關系親近、過于隨便無禮。

3. 狎昵:指與人相處親近,關系親密。

近義詞

嘲弄、戲弄、取笑

反義詞

尊重、誇贊、稱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