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挂的意思、裱挂的詳細解釋
裱挂的解釋
裝裱張挂。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日前寄上書籍二包,又字一卷,不知已收到否?字寫得極壞,請勿裱挂,為我藏拙也。”
詞語分解
- 裱的解釋 裱 ǎ 用紙或絲織物把書、畫等襯托粘糊起來:裝裱。裱褙。裱貼。 用紙或其他材料糊屋子的牆壁或頂棚:裱糊。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挂的解釋 挂 (掛) à 借助繩索、鈎子、釘子等使物體附着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挂。挂圖。挂牌。挂鋤。挂鐮。挂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挂綠。挂一漏萬。 牽記,牽連,牽累:牽挂。記挂。挂念。挂
網絡擴展解釋
“裱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裱挂(拼音:biǎo guà)指對字畫、書法等作品進行裝裱并懸挂展示的過程。字面意思為“裝裱張挂”,強調通過專業工藝處理使作品更耐久、美觀,并便于陳列。
2.詳細解釋與用法
- 裝裱工藝:傳統裝裱包括托裱畫心、加鑲邊框、覆背紙等步驟,目的是保護作品并提升觀賞性。
- 張挂展示:裝裱完成後,作品可懸挂于牆面或特定位置,如書房、展廳等,兼具藝術展示和文化裝飾功能。
示例:魯迅在《書信集·緻台靜農》中提到“字寫得極壞,請勿裱挂”,以謙遜态度表達對自身書法的不滿意,并委婉拒絕他人裝裱展示的提議。
3.引申含義
- 修飾形象:在非字畫語境中,可比喻對人或事物的外在形象進行美化,如“裱挂門面”形容刻意裝飾外表。
- 藏拙避短:如魯迅的用法,裱挂與否也可體現對作品質量的自我評價或謙辭。
4.總結
“裱挂”既指具體的書畫裝裱工藝,也隱含文化展示和審美修飾的意義。其用法常出現在傳統藝術、文學交流等場景,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魯迅書信原文(來源标注:)或傳統裝裱技藝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裱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将字畫等用絲綢或其他材料裝裱好後,懸挂于牆壁上展示或陳列。它可以用于描述藝術品或者裝飾品的布置。
拆分部首和筆畫:裱挂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衣”和“手”。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來源:裱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主要用于裝裱和懸挂字畫等藝術品,以突顯其美感和文化價值。
繁體字:裱掛(注意:裝裱挂畫在正體字中寫作「裝飾」)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寫法可能不盡相同,但大緻上都是由部首“衣”和“手”組成,這兩個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小明的父母專門請了一個師傅來裱挂他的字畫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