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衆的意思、安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衆的解釋

(1).扇名。 晉 陸機 《羽扇賦》:“昔者 武王 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衆,世繁於後,各有託於方圓,蓋受則於箑蒲。”《太平禦覽》卷七○二引《婦人集》:“沒太子妻 季氏 ,為夫所遣,婦與夫書,并緻安衆扇兩雙。”

(2).安民。 唐 長孫無忌 《進律疏議表》:“安衆之陳九法,玉牒播其弘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衆"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角度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安"本義為房屋内女子安然無危,引申為安定、平靜;"衆"甲骨文象日下三人,指多人聚集。兩字組合為動賓結構,意為使衆人安定,特指通過治理手段實現群體穩定。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安衆豐財"的表述。

二、典源考據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援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能安衆者,公也",指曹操安撫流民的政治舉措,強調治理者需具備安定民心的能力。此用法在二十四史中累計出現17次,多與治國理政場景相關。

三、語義演變

  1. 古代用法:作為政治術語,常與"定亂""撫民"構成對文,如《貞觀政要》載魏征谏言"安衆必先省刑"
  2. 現代轉型: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性擴展為動詞短語,如"安衆之策"等政論表述。

四、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唐宋時期衍生出"安撫普通民衆"與"安定士族階層"的雙重指向,此語義分化在《資治通鑒》的注釋體系中得到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安衆”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

一、扇名

指古代一種特定形制的扇子,最早可追溯至周武王時期。晉代陸機《羽扇賦》提到“五明安衆”的扇名,表明其形制或用途與普通扇子不同。唐代文獻《婦人集》記載“安衆扇”曾作為贈禮出現,說明其具有禮儀或實用價值。

二、安民

引申為安定民心、使社會和諧。唐代長孫無忌《進律疏議表》用“安衆之陳九法”比喻通過法規實現社會安定。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描述社會秩序良好或團隊内部和諧,例如“畢業之後,陳安衆留任中央黨校”的例句體現了人名中寄托的安民寓意。

補充說明

該詞還指代曆史地名“安衆城”,漢代屬南陽郡,位于今河南南陽西南三十裡。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獻釋義、曆史地理考證及現代語言用例,可通過來源網頁查看完整考據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八貂布兵長度差稅扯大抽取撺角大惑擔纏釜鼓剛鬣更初梗目革孽孤歌歸風黑黢黢何羅恨海難填黃虀淡飯胡壽減竈噍呵饑不遑食集萃結扭誡約錦繃驚夢驚撓警阙津漈決明隽氣開取空枵狂刃攬撷钌銱撩零镂句盧森堡門扇明德慎罰木撥甯樂峭正清臣奇偏汽油燈騎竹馬犬儒蛆皮水羞説得過去四邊浄送抱推襟素手銅雀瓦惋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