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句的意思、镂句的詳細解釋
镂句的解釋
雕琢文句。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至於工文自試者,又不過於雕詞鏤句之才,搜摘絶離之學。”
詞語分解
- 镂的解釋 镂 (鏤) ò 雕刻:镂花。镂刻。镂空。镂骨銘心(喻感激或牢記不忘)。镂月裁雲(喻巧奪天工的制作)。镂塵吹影(喻徒勞)。 可供刻镂用的剛堅的鐵。 古同“漏”,孔穴。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專業解析
镂句指精心雕琢、刻意修飾文句的創作行為,強調字句的錘煉與辭藻的華美。該詞由“镂”(雕刻)與“句”(文句)組合而成,形象化地體現對語言的精細打磨。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溯源與構詞解析
“镂”本義為雕刻金屬,《說文解字》釋為“剛鐵可以刻镂”,引申為細緻推敲;“句”指語言表達的基本單位。二者結合凸顯以雕刻般的嚴謹态度錘煉文字的特性。例如六朝骈文追求“俪采百字之偶,争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正是“镂句”的典型實踐。
二、文學創作中的具體表現
在文學批評語境中,“镂句”常與形式主義傾向關聯。唐代李商隱《樊南甲集序》自述“兩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集,往往咽噱于任、範、徐、庾之間……有請作文,或時得好對切事”,反映其對六朝文人雕琢字句技法的借鑒。宋代江西詩派“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亦包含對前人經典語句的再雕琢。
三、藝術價值與批評維度
“镂句”既有提升語言表現力的積極意義,也可能陷入過度追求形式的窠臼。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強調“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的錘煉原則,主張在自然中見工巧。現代學者錢锺書在《談藝錄》中指出:“雕琢之極,反見樸氣;藻繪之甚,轉呈本色”,辯證揭示了“镂句”的藝術張力與審美邊界。
主要參考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注本)
- 沈德潛《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注本)
- 錢锺書《談藝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镂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雕琢文句,通常指在寫作或表達時對文字進行精細修飾。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镂”指雕刻(如“镂花”“镂空”),引申為對文字的精心雕琢;“句”即文句。組合後意為刻意修飾語句,追求辭藻的精緻。
- 語境差異:單獨使用“镂句”時,可能隱含過度雕琢、形式大于内容的貶義(如唐代元稹批評“雕詞镂句之才”);但若與“雕章”連用為成語“雕章镂句”,則更偏向褒義,形容文筆優美。
2.曆史出處
- 最早見于唐代元稹的《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文中批評科舉應試者“不過于雕詞镂句之才”,強調空有文采而缺乏實際才能。
- 成語“雕章镂句”則源自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以雕刻印章和文字比喻文章的精妙。
3.使用場景
- 文學批評:用于評價過度追求辭藻華麗而忽視思想深度的作品。
- 藝術贊美:與“雕章”連用時,可褒獎語言精練、結構嚴謹的文章或演講(如“他的文章雕章镂句,令人贊歎”)。
4.注意事項
- 單獨使用“镂句”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褒貶,避免歧義。
- 與“雕章镂句”區分:後者為固定成語,多含褒義,強調整體文采。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文修辭手法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按證不興步戰倉法骖駒忏舌廛野車湊趁逐叢密瞪視登儀砥行磨名低簌鈍公子貳醮鳳皇分歧點縛送耕壟亘絕工業類型怪恚關捩珩佩毫發慌腳雞歡鄰呼啦啦葫蘆韻奸猖揭牌界外球進拔積暑基墌抉面匡肅苦痛朗達勒詐龍去鼎湖螺徑飄突平氣拼夥锲雕旗滿契面銀收付收簾順祗特號田盧調朱弄粉鐵肩晚莟危巧無類邪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