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峭正的意思、峭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峭正的解釋

嚴正。《新唐書·蕭嵩傳》:“ 光庭 卒,帝委 嵩 擇相, 嵩 推 韓休 。及 休 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 嵩 慚,乞骸骨。”《新唐書·虞世南傳》:“ 煬帝 雖愛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為七品十年不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峭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峭正(qiào zhèng)意為嚴正,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處事态度剛直、不妥協。例如《新唐書》中記載,唐代官員韓休因性格“峭正”與同僚産生矛盾,甚至在皇帝面前争論是非曲直。


古籍出處

  1. 《新唐書·蕭嵩傳》
    記載韓休因“峭正不相假”(嚴正而不寬容)的性格,與蕭嵩共事時引發沖突,最終蕭嵩主動請辭。

  2. 《新唐書·虞世南傳》
    隋炀帝雖賞識虞世南的才華,但因忌憚其“峭正”的品性,長期未予重用。


用法與引申


示例語境


“峭正”是典型的文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用以描述剛直嚴正的人格特質。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峭正》的意思

《峭正》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qiào zhèng,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嚴肅、正直、端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峭正》由“山”和“正”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山”表示與山有關,而部首“正”表示與正确、端正有關。它一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峭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它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上》中,用以形容人的為人處事和道德規範的高尚。

繁體

《峭正》的繁體寫法為“嶠正”,部分地區也采用這個字形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寫《峭正》時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寫法。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字形為“畊正”,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字形為“㟺正”。這顯示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形态變化。

例句

1. 他無論在公衆場合還是私下,都表現出峭正的态度和言行。
2. 面對質疑,他始終保持峭正的自我,沒有被幹擾。

組詞

正直、正直如山、峭壁、峭立、正氣、剛峭、清峭

近義詞

端正、莊重、嚴肅、正經、正直

反義詞

放蕩、邪惡、不端、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