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德慎罰的意思、明德慎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德慎罰的解釋

慎:謹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德慎罰是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重要治國理念,由“明德”與“慎罰”兩個核心概念組成,強調統治者應以彰明德政為先導,以審慎刑罰為保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釋其内涵:

一、單字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照也”,引申為彰顯、昭示之意。此處指統治者需以身作則,弘揚道德教化。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卷七上。

  2. 本義為“升也”(《說文》),後發展為道德、品行的核心概念,特指符合仁政的倫理準則。

    來源:《說文解字》卷二下。

  3. 《爾雅·釋诂》注“謹也”,意為審慎、慎重,強調處理事務的嚴謹态度。

    來源:《爾雅注疏》卷第一。

  4. 《說文》解作“罪之小者”,泛指刑罰、懲戒手段。

    來源:《說文解字》卷四下。

二、整體釋義

“明德慎罰”最早見于《尚書·康诰》:“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其核心思想為:

三、思想内涵

該理念體現了西周“以德配天”的統治哲學(《尚書·召诰》),主張:

  1. 德主刑輔:道德教化是治國根本,刑罰僅作為補充手段。
  2. 罪刑相稱:根據《尚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強調量刑需結合社會實際。
  3. 慎刑恤民:如《左傳》載“刑之慎也,過故無大”,體現司法人道主義精神。

四、曆史影響

此思想被後世儒家繼承發展:

結論:“明德慎罰”是以道德引領為核心、以審慎司法為保障的治國方略,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政治倫理與法律文化。其核心理念至今仍具借鑒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

  1.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禮記正義》(唐·孔穎達)
  4. 《論語集解》(魏·何晏)
  5. 《孟子正義》(清·焦循)

網絡擴展解釋

“明德慎罰”是中國古代西周時期提出的重要治國理念,強調德政與刑罰的平衡。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這一概念:

一、基本含義

  1. 明德
    指崇尚道德教化,要求統治者以身作則、勤政愛民,通過德行感化百姓。例如《尚書·康诰》記載周文王“克明德慎罰”,強調以德政樹立權威。

  2. 慎罰
    主張謹慎使用刑罰,反對濫用暴力,要求定罪量刑需公正適度,避免冤濫。具體包括“刑罰適中”“刑當其罪”等原則。

二、曆史背景與思想來源

三、具體内涵

  1. 明德的表現

    • 統治者需嚴于律己,施行惠民政策,關注民生疾苦。
    • 通過禮樂教化引導社會風氣,而非單純依賴刑罰。
  2. 慎罰的實踐

    • 區分故意與過失犯罪,如“眚”(過失)與“非眚”(故意)的不同量刑。
    • 限制株連,主張“罪止一身”。
    • 反對嚴刑峻法,強調寬嚴相濟。

四、曆史意義

總結

“明德慎罰”是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的體現,其核心是通過道德教化減少社會矛盾,以審慎的刑罰維護秩序。這一理念至今仍對法治與德治的平衡具有啟發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財駁嘴酲煩陳卦赤嵌樓充棟畜種粹沖忉怛發導費鈔鳳沼釜竈蓋磨杆菌耿懷國紀聒氣鴻澤槐安夢簡驩嚼腭搥床譏诋禁城吉錢酒品計值捃摭開廣看棚賫志以沒蘭渚獠蠻論将默化攀龍托鳳挈囊起征屈首上緊姗笑懾服乘輿時臣樹叢私煮酸風素袍僮夫拓跋王碼電腦公司萬字頂頭巾僞臣微少無裨汙壑無累無然蕭殺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