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釜鼓的意思、釜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釜鼓的解釋

釜和鼓。古代量器名。《管子·樞言》:“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釜鼓是古代中國重要的容量計量單位,主要用于衡量谷物等糧食,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記載。其具體含義與演變如下:


一、作為複合容量單位

“釜鼓”并非單一器物,而是由“釜”和“鼓”兩種容量單位組合而成:

  1. 釜(fǔ)

    古代量器名,亦作“鬴”。《周禮·考工記》載:“量之以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 其标準容積為六鬥四升(約合今120升),主要用于量粟米。在齊國量制中,一釜等于四區(每區1.6鬥),是官府征收賦稅的重要基準。

  2. 鼓(gǔ)

    原指大型樂器,後引申為量器單位。《禮記·曲禮》有“獻米者操量鼓”之句,鄭玄注:“鼓,量器名。” 一鼓通常等于十斛(即100鬥),多用于大宗糧食計量。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遂賦晉國一鼓鐵”,杜預注:“鼓,量名,容四鈞(約30公斤)”。


二、曆史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1. 經濟制度中的運用

    《管子·輕重甲》記載:“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反映釜鼓作為衡量社會財富的尺度。在齊國“官山海”政策中,鹽的專賣常以“釜鼓”計量,如“鹽百升而釜”。

  2. 量制演變與地域差異

    戰國時期各國量制不一:

    • 齊國:1鐘 = 10釜,1釜 = 4區(《左傳》杜預注);
    • 陳氏(田齊):改制為1釜 = 5區,以争取民心(《左傳·昭公三年》)。

三、單字釋義溯源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釜""鼓"詞條
  2.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
  3. 《管子校注》(黎翔鳳撰,中華書局)
  4. 《左傳譯注》(李夢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釜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量器)

  1. 字面解釋
    “釜”是古代炊具(類似鍋),“鼓”為打擊樂器,但在此語境中,“釜鼓”合指古代兩種量器。根據《管子·樞言》記載:“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意為當量器裝滿時,人會用工具刮平;而人的欲望若過滿,則需天意來平衡。

  2. 曆史背景
    作為量器,“釜”和“鼓”可能分别用于計量糧食或液體,但具體容量标準因朝代不同有所差異。這一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反映古代社會的度量制度。

二、引申含義(成語)

部分詞典提到“釜鼓”可形容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場景,例如慶典、市場等。其起源與傳說相關:相傳古人鐘離牧善吹笛,笛聲引來衆人圍觀,後用“釜鼓之音”比喻喧鬧場面,逐漸演變為成語。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管子》原文或古代度量衡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不舉虿盆昌逸趁風涼齒錄除暴安良出庭費打補靪帶過曲盜巢登庸納揆德尊望重東牀嬌客芳藹法憲浮丘幹戾高烈觥筵故步自封過戶罕譬而喻花甲之年回顧會集嬌情解子赍恨基極急斂暴徵寄生蠅九囿客傭空床漣洳鍊式反應隆火率爾人摩托僻境乾落得奇鸧青谿辁绋取回榮祿善治善能申治世族雙勾叔均遡洄隋宮荪桡瑣聒韬樹讨繹踏獸車突蕩頽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