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俊的氣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王 ( 王逸 )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太平廣記》卷四九○引 唐 王洙 《東陽夜怪錄》:“吾少年時,頗負雋氣,性好鷹鸇,曾於此時畋遊馳騁。”
“隽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隽氣”指英俊的氣概或出衆的才情氣質。其中,“隽”通“俊”,意為才智超群、優秀;“氣”則指氣度、風範。該詞常用于形容人物内在的才華與外在氣質的結合。
《世說新語·文學》(南朝宋·劉義慶):
“王(王逸)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
此處描述王逸因自身才華橫溢而輕視他人,強調其内在的卓越氣概。
《東陽夜怪錄》(唐·王洙):
“吾少年時,頗負雋氣,性好鷹鸇,曾於此時畋遊馳騁。”
通過回憶少年時期的意氣風發,表現人物當年的英姿與豪情。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詩詞賞析,可參考《世說新語》《東陽夜怪錄》等文獻。
隽氣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氣質或者作品的精妙和優雅。它包含了文雅、秀氣、高尚等意味,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以及詩詞、藝術等方面的表現。
隽氣的拆分部首是阝(丨),其中“氣”部表示與氣息、情感有關。
隽氣的筆畫數為17劃。
隽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文字中,隽的本義為植物長勢旺盛、柔軟嫩綠。根據文獻記載,漢代以後,隽逐漸引申為人的才華美好、令人欽佩的氣質。後來,隽的含義又進一步延伸,表示作品的精妙和優雅,從而形成了隽氣這個詞。
隽氣的繁體字為「雋氣」。
古時候的寫法是以一些象形字為基礎,比如象征植物的「艹」,象征奇妙之氣的「凡」,以及象征人的「人」等。這些基本的字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隽」這個字的古代寫法。
1. 她的舉止文雅,言談之間透露着一股隽氣。
2. 這位畫家的作品充滿了隽氣,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才華。
隽麗、隽語、隽才、隽秀、隽永
優雅、灑脫、風采、才情、靈秀
粗糙、低俗、庸俗、笨拙、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