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撥樂器的彈撥木片。《舊唐書·音樂志二》:“舊琵琶皆以木撥彈之, 太宗 貞觀 中始有手彈之法,今所謂搊瑟琶者是也。”
“木撥”是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傳統彈撥樂器中的演奏工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木撥”指彈撥樂器使用的木質撥片,用于撥動琴弦發聲。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音樂志二》,記載琵琶最初用木撥演奏,唐太宗時期才出現手彈技法。
木
撥
唐代琵琶演奏曾普遍使用木撥,直到貞觀年間才逐漸被手彈技法取代,這一變革在《舊唐書》中有明确記載。
現代部分傳統樂器(如三弦、日本琵琶)仍保留使用木撥或類似撥片的演奏方式,體現古法傳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樂器的木撥形制或演奏技法,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音樂史相關文獻。
《木撥》是一個多音字,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讀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木(木字部)+ 扌(手字旁)+ 7個筆畫。
來源:《木撥》的古體字為「樸」(pǔ),原意是指木頭的一種,後來引申為指木材,再後來演變為表示簡單、樸實的意思。
繁體:繁體字為「樸」。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寫法為象形字,以描繪木材的形狀為基礎。
例句:
1. 我用木撥彈奏吉他,聲音特别好聽。
2. 他喜歡戴着木撥演奏古筝,給人一種古典的感覺。
組詞:木闆、木頭、木材、木雕、木偶等。
近義詞:樸實、質樸、淳樸、簡樸。
反義詞:怪誕、華麗、浮誇、負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