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蹈的意思、高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蹈的解釋

(1) [travel to a far place]∶遠遊

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左傳·哀公二十一年》

(2) [be a hermit]∶過隱居的生活

嘉遯龍盤,玩世高蹈。——晉· 張協《七命》

詳細解釋

(1).舉足頓地。(1)遠行。《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公及 齊侯 、 邾子 盟于 顧 。 齊 人責稽首,因歌之曰:‘ 魯 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 杜預 注:“高蹈,猶遠行也。” 孔穎達 疏:“高蹈,高舉足而蹈地,故言猶遠行也。”一說暴跳貌。《呂氏春秋·知化》“ 子胥 兩袪高蹶而出於廷” 漢 高誘 注:“兩手舉衣而行。蹶,蹈也。《傳》曰‘ 魯 人之臯,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謂也。”(2)喜悅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慷慨者逆聲而擊節,醖藉者見密而高蹈。” 詹鍈 義證:“高蹈是説高興得舉足頓地,猶之乎説手舞足蹈。”(3)感奮貌。《列子·湯問》:“ 師襄 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 師曠 之清角, 鄒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馬駿聲 《端陽赫麗樓獨酌》詩:“客裡光陰草草過,撫心高蹈奈愁何?”

(2).指隱居。 三國 魏 锺會 《檄蜀文》:“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蹤,措身 陳平 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樂業。”《梁書·止足傳序》:“雖禍敗危亡,陳乎耳目,而輕舉高蹈,寡乎前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黨禍起新朝,正士寒心,連袂高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數的個人英雄索性高蹈,諷刺‘前線主義’,而強調‘宣傳不是藝術’。”

(3).指隱士。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則 舜 不為高蹈也, 舜 不為真隱也。” 清 龍啟瑞 《答羅生書》:“且僕非不願為高蹈,而有戀於此也。”

(4).崛起;特出。 唐 韓愈 《薦士》詩:“國朝盛文章, 子昂 始高蹈。”

(5).高超;超脫。 宋 蘇轼 《和寄無選長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 郭沫若 《紀念碑性的建國史詩之期待》:“自抗戰發動以後,多數的作家執筆從戎,參加了戰地服務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習慣和精神動向改變了,力求與時代配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蹈”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高蹈”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常用于形容超凡脫俗的行為或境界。

一、本義:舉足頓地,動作激烈

指用力踏步、頓足的動作,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舞蹈、情緒激動或儀式行為的描述。

例證:

《左傳·哀公二十一年》載:“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杜預注:“高蹈,猶遠行也。” 此處“高蹈”指舉足頓地、憤然離去之态(參考《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

二、引申義:超然避世,品行高潔

  1. 隱逸避世

    指遠離塵嚣、隱居不仕的行為,強調對世俗名利的超越。

    例證:

    陶淵明《勸農》詩:“冀缺攜俪,沮溺結耦。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衆庶,曳裾拱手!” 其中“沮溺”指春秋隱士長沮、桀溺,後世以“高蹈”喻其隱逸之風(參考《陶淵明集》)。

  2. 品德超凡

    形容人品高尚、志向遠大,超越凡俗境界。

    例證:

    韓愈《薦士》詩:“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贊陳子昂詩文品格卓然出衆(參考《韓昌黎全集》)。

  3. 崛起騰達

    古漢語中偶指事業顯赫或驟然崛起,但此用法較少見。

    例證:

    《晉書·賀循傳》載:“高蹈東山,遐情宇宙。” 此處“高蹈”含隱逸與聲譽卓著的雙重意味(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

三、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高蹈”多用于文學評論與哲學論述,形容藝術風格或思想境界的脫俗超逸,如“高蹈派詩歌”“精神的高蹈”。


權威參考來源(建議查閱原書獲取完整釋義):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2卷,第103頁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3冊,第249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版,第421頁
  4. 《中文大辭典》(中國文化研究所)第10冊,第123頁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高蹈”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行為舉止高尚、超凡脫俗,強調遠離世俗的境界。常用于形容人追求高潔品德或精神境界,如《左傳》中“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即表達了對超脫行為的感歎。

二、具體義項

  1. 遠行/遠遊
    原指舉足遠行,如《左傳》杜預注:“高蹈,猶遠行也”()。
    :古籍中“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即用此義。

  2. 隱居生活
    引申為避世隱居,如晉代張協《七命》中“嘉遯龍盤,玩世高蹈”()。
    特點:強調通過隱居實現精神超脫,與“隱士”概念相關聯。

  3. 超然境界
    在文學語境中可指思想或藝術上的高超境界,如《列子·湯問》描述琴聲“撫心高蹈”表達精神升華()。

三、特殊用法

四、使用建議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中常見“遠行”或“隱居”的實指,現代多用于形容精神境界。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或經典文獻用例以準确把握。

别人正在浏覽...

扁盧並轡鹁鸪步卒骖鸾村居丹扉大前提動嚲鬥粟煅石膏掇拾二想芳林園防水翻戲費力蜂攢蟻聚扶手幹愁剛毅木讷膏梁纨袴公示固不可徹轟傳紅豔花盆講藝截發留賓解束酒瘋子舊污闊朗雷公琴绫券驎駒面嫩漠然辇緻憑脈披沙簡金鋪路石子起地青芝榮滋三心紗籠上燈慎終承始瘦骨嶙峋說堂書文醰醲王留僞行蜈蚣船鄉官象煞有介事錫服熙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