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訴的意思、辭訴的詳細解釋
辭訴的解釋
亦作“ 辭愬 ”。 1.訴訟。《宋書·徐湛之傳》:“時尚書令 何尚之 以 湛之 國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諸辭訴,一不料省。”
(2).謂借故推辭。 唐 趙璘 《因話錄·宮》:“上後謂次對官曰:‘ 韋溫 ,朕每欲用之,皆辭訴,又安用 韋溫 ?’” 宋 蘇轍 《論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狀》:“惟有冬教一月之法,三路以被邊之故,民習為常,不敢辭愬。”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訴的解釋 訴 (訴) ù 叙述,傾吐:告訴。訴苦。訴願。訴衷情。傾訴。 控告:訴訟。控訴。上訴。申訴。敗訴。撤訴。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辭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í sù,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訴訟
指通過法律途徑提出的申訴或訴訟請求。例如《宋書·徐湛之傳》中提到“凡諸辭訴,一不料省”,即指處理各類訴訟案件(、、)。
-
借故推辭
表示以某種理由婉拒或推脫。如唐代趙璘《因話錄》記載,唐憲宗欲任用韋溫,但韋溫多次“辭訴”,最終未被采納(、)。
二、延伸解析
- 作為成語: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強調通過文辭表達訴求或訴狀,融合了“辭章”與“訴訟”的雙重含義()。
- 曆史用例:宋代蘇轍在奏折中提及“辭愬”(同“辭訴”),反映其在古代公文中常用于描述民衆申訴或官員推诿的情景()。
三、注意事項
-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 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避免混淆“訴訟”與“推辭”兩種截然不同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因話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訴(cí s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辭和訴,辭在這裡作為主體部分,訴作為補充部分。
辭(cí)的五筆字形碼是41431,它的意思是辭别、告辭、離開等。訴(sù)的五筆字形碼是43213,它的含義是告訴、訴求、申訴等。
辭訴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時候,辭和訴這兩個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辭的古代寫法是辝,表示離别的意思;訴的古代寫法是陴,表示告訴、申訴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關于辭訴的例句:他向法庭提出了辭訴,希望能夠得到公正的判決。
除了辭訴,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例如,離詞、離别是辭的近義詞,告訴、申訴是訴的近義詞。而反義詞方面,陪詞、陪伴是辭的反義詞,聽詞、傾聽是訴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