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條文簡約、處罰從寬的法律。《周禮·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 孫诒讓 正義:“此言國既新定,其民素未習於教令,不可驟相督禁,故用輕法,以使之漸化也。”《北史·蘇威傳》:“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帝悉從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冤獄》:“而 張國維 終於論戍,一時以為縱,或謂 張 弁有大力結強援,得麗輕典雲。”
“輕典”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指條文簡約、處罰從寬的法律制度,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輕典的字面含義為“輕緩的法典”,指法律條文較為簡略、刑罰相對寬松的法規體系。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寬治理方式,引導民衆逐漸適應教化,適用于社會秩序初步穩定的新建立國家或地區。
曆史淵源與文獻記載
應用背景與目的
輕典多用于社會變革初期,民衆尚未完全接受國家法令時。通過簡化法律和減輕處罰,減少對抗性,促進社會平穩過渡。例如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解釋:“新定之國,民未習教令,不可驟施嚴法,故以輕典漸化之。”
字義解析
輕典是中國古代“因時立法”思想的體現,反映了根據不同社會階段調整治理策略的智慧。其概念至今仍被用于法學研究,作為分析曆史法律演變的典型案例。
《輕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輕”和“典”。
“輕”字的部首是車字底部的輔助部首“辵”,它是一個漢字的起筆部分,表示移動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9。
“典”字的部首是八字底部的輔助部首“八”,它也是一個漢字的起筆部分,表示典型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8。
《輕典》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古代,人們常用“典”來指代典章制度,即法律法規、制度規範等,而“輕”則表示不重視、不認真。結合起來,就是指對典章制度不重視或不認真。後來,這個詞漸漸演變為形容對事物不重視、不認真的意思。
繁體字“輕典”是《輕典》的繁體寫法,它在結構上與簡體不同,筆畫也稍微繁複一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不少變化。相比現在的字形,古時候漢字的筆畫更加繁瑣,結構也略有不同。然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漢字的每一個構件都有其獨特的含義,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他是一位輕典學者,對典章制度缺乏認真的态度。
2. 這個公司領導對員工的工作慢慢變得輕典起來,導緻業務運營不順利。
輕蔑、輕視、典範、典型
不重視、漫不經心、不認真、草率
重視、認真、嚴謹、細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