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周礼·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孙诒让 正义:“此言国既新定,其民素未习於教令,不可骤相督禁,故用轻法,以使之渐化也。”《北史·苏威传》:“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帝悉从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而 张国维 终於论戍,一时以为纵,或谓 张 弁有大力结强援,得丽轻典云。”
“轻典”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指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制度,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轻典的字面含义为“轻缓的法典”,指法律条文较为简略、刑罚相对宽松的法规体系。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宽治理方式,引导民众逐渐适应教化,适用于社会秩序初步稳定的新建立国家或地区。
历史渊源与文献记载
应用背景与目的
轻典多用于社会变革初期,民众尚未完全接受国家法令时。通过简化法律和减轻处罚,减少对抗性,促进社会平稳过渡。例如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新定之国,民未习教令,不可骤施严法,故以轻典渐化之。”
字义解析
轻典是中国古代“因时立法”思想的体现,反映了根据不同社会阶段调整治理策略的智慧。其概念至今仍被用于法学研究,作为分析历史法律演变的典型案例。
《轻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轻”和“典”。
“轻”字的部首是车字底部的辅助部首“辵”,它是一个汉字的起笔部分,表示移动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9。
“典”字的部首是八字底部的辅助部首“八”,它也是一个汉字的起笔部分,表示典型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8。
《轻典》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古代,人们常用“典”来指代典章制度,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而“轻”则表示不重视、不认真。结合起来,就是指对典章制度不重视或不认真。后来,这个词渐渐演变为形容对事物不重视、不认真的意思。
繁体字“輕典”是《轻典》的繁体写法,它在结构上与简体不同,笔画也稍微繁复一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不少变化。相比现在的字形,古时候汉字的笔画更加繁琐,结构也略有不同。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他是一位轻典学者,对典章制度缺乏认真的态度。
2. 这个公司领导对员工的工作慢慢变得轻典起来,导致业务运营不顺利。
轻蔑、轻视、典范、典型
不重视、漫不经心、不认真、草率
重视、认真、严谨、细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