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厲的意思、殺厲的詳細解釋
殺厲的解釋
殺戮染有疫病的人。《禮記·檀弓下》:“ 吳 侵 陳 ,斬祀殺厲。” 鄭玄 注:“厲,疫病。”《新唐書·蕭俛傳》:“夫以仁讨不仁,以義讨不義,先招懷,後掩襲,故有不殺厲,不禽二毛,不犯田稼,其救人如免水火,此必勝術也。”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厲的解釋 厲 (厲) ì 嚴格:厲禁(a.列隊警戒;b.嚴厲的禁令)。厲行(妌 )節約。 嚴肅:嚴厲。聲色俱厲。 兇猛:厲害。雷厲風行。色厲内荏。 磨,使鋒利:厲兵秣馬。再接再厲。 古同“疠”、“癞”,惡瘡。
網絡擴展解釋
“殺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詞義
“殺厲”指殺戮染有疫病的人。其中“厲”通“疠”,意為疫病或傳染病()。該詞常見于描述古代戰争或刑罰中對患病者的殘酷處置。
二、文獻出處與曆史背景
- 《禮記·檀弓下》記載:“吳侵陳,斬祀殺厲”,鄭玄注“厲,疫病”。此處指吳國入侵陳國時,不僅破壞祭祀場所,還屠殺染疫者,被視為違背戰争倫理的行為。
- 《新唐書·蕭俛傳》提到“不殺厲”是仁義之師的準則,強調戰争中應避免傷害病弱之人。
三、用法與延伸
- 古代戰争倫理:殺厲行為常被批評為不義之舉,與“不禽二毛(不俘虜老人)”“不犯田稼”等原則并列,體現儒家對戰争暴行的約束。
- 詞義演變: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作為曆史文獻中的特定概念出現。
四、相關辨析
- “厲”的含義:除疫病外,“厲”在古漢語中亦可指“嚴厲”(如“厲行節約”)或“兇猛”(如“厲鬼”),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禮記》《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查閱古籍注疏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殺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殺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兇猛的殺氣;也指兇猛銳利、令人畏懼的聲音或氣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殺厲》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字頭),部首拆分為“木”和“廠”兩個部分。
《殺厲》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殺厲》是漢語詞語,具有古老的文化背景,源于古代人們對殺戮的描述,表達了對兇猛、緻命力量的描繪。
繁體:
繁體字“殺厲”是對應《殺厲》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遷。《殺厲》在古時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并無改變。
例句:
1. 他身上散發出一股殺厲的氣息,讓人不寒而栗。
2. 那武器發出的殺厲之聲,令人心悸。
組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