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滴露。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昆山 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参见“ 泫露 ”。
“泣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ì lù,其核心含义为“滴露”,常用于文学描写中,赋予自然景象以拟人化的情感色彩。以下是详细解析:
“泣”指小声哭泣或流泪,“露”即露水。组合后“泣露”字面意为“露水滴落”,常被用来形容露珠滚落如泪的意象,多见于诗歌或抒情文本中。
该词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尤以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为典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参考《李贺诗集》或权威汉语词典。
《泣露》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眼泪和露水。它可以用来形容泪水涟漪和水滴晶莹的样子。
《泣露》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9。
《泣露》是一词义完全相同的繁体字,繁体字形为「泣露」。
在古代,「泣露」有时被写成「泣霤」。泣的本义是「在眼中有泪水」,露的本义是「草木上的水珠」。
1. 她眼中泣露盈盈,似乎心中有不尽的伤痛。
2. 清晨的花草之上,泣露闪烁,美得让人心醉。
1. 泣声:指哭泣时发出的声音。
2. 露水:指夜晚或清晨大自然界中因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水珠。
眼泪、泪水、眼泪汪汪、泪人儿。
笑意、欢笑、开怀大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