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朝的意思、本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朝的解釋

(1) [dynasty]∶古人認為朝廷是國家的根本,所以稱朝廷為本朝

(2) [this dynasty]∶稱自己所處的王朝

詳細解釋

(1).朝廷。古以朝廷為國之本,故稱。《孟子·萬章下》:“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漢書·李尋傳》:“唯陛下親賢求士,無彊所惡,以崇社稷,尊彊本朝。”《晉書·庾峻傳》:“此其出言合於國檢,危行彰於本朝。” 宋 曾鞏 《送韓玉汝》詩:“還當本朝用,不待芳歲更。”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詩》曰:‘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林茂則鳥歸矣,菶萋噰喈,衆賢聚於本朝,尚何材不足、言不達之有?”參閱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

(2). 漢 代郡守屬官用以稱其郡治。《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辟司隸從事,部郡都官,耽耽鷹揚,所莅以齊,翕然之論,風飛川流。本朝察孝,貢器帝庭。” 顧炎武 《日知錄·本朝》“而猶稱 梁 為本朝” 黃汝成 集釋引 楊甯 曰:“ 漢 時掾史亦謂郡治為本朝。”

(3).稱自己曾任職的王朝。《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 欽 亡入 吳 , 吳 以 欽 為…… 譙 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文欽 《降吳表》:“ 欽 累世受 魏 恩……退惟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俛仰,靡所自厝。”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皆未還 建鄴 舊山,旅葬 江陵 東郭。 承聖 末,已啟求 揚都 ,欲營遷厝……便值本朝淪沒,流離如此。”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他們也知不清 顔回 以至 曹锟 為人怎樣,‘本朝’以至 葛天氏 情形如何;不過像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

(4).指自己所處的朝代。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又取本朝 蘇 黃 以下諸家之詩而熟參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曲擅長遂能不泯其國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朝"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代政治制度與文獻用例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七版釋義,"本朝"包含以下三層義項:

一、指代當前統治的王朝。古代臣民在奏章或文書中常用此詞尊稱自身所處的朝代,如《宋史·職官志》載"凡奏疏必先頌本朝德化",此處即指宋朝。該用法常見于官方文書與史籍,體現對政權合法性的認同。

二、特指史書編纂者所處的朝代。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論及"史家叙本朝事,多有諱飾",此處"本朝"指史官所在的清朝,強調曆史叙述的當代視角。

三、現代學術語境中引申為對當前政權的代稱。據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增訂版,該詞在曆史學研究領域仍用于指代研究對象所屬朝代,如"明代學者論本朝典制"即指明朝。

需特别注意該詞的時空限定性,《辭源》修訂本強調其使用必須依托具體曆史語境,脫離特定王朝背景則語義失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詞",提示現代使用需符合曆史文化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本朝”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指代朝廷
    古人視朝廷為國家根本,故稱“本朝”。例如《孟子·萬章下》提到“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強調在朝廷任職卻無法推行道義的恥辱。

  2. 漢代郡守屬官對郡治的稱呼
    漢代地方官員用“本朝”指代其管轄的郡治,如《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中記載的用法。

  3. 自稱曾任職的王朝
    官員在朝代更替後,仍用“本朝”指代自己曾效力的前朝。例如三國時期文欽投降東吳後,在《降吳表》中稱曹魏為“本朝”。

  4. 指自己所處的朝代
    廣義上可表示說話者當前所在的朝代,如宋代曾鞏詩句“還當本朝用”中的用法。


二、文獻例證


三、現代應用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文獻出處,可參考《經義述聞》《日知錄》等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啭逼蹴冰清玉潤大凡打鼓埭程楯楹俯躬幹草貫辰蒿宮橫不拈豎不擡糇粻華羅庚遑迫歡氣華屋山丘晦淫會員國僭物靖密矜倨窘然瘠色倦目可足渾空養款密牢切離恨靈友銮江鹿活草倫徒緑蒙蒙麥曲麪菓子明俊明照莫胡盧粘合秾缛辟戾蹊蹭起浮情有獨鐘清娛戎略入定三泖三叔騷場四邊凈歎怅塔頭徒屬晚詣甕下晤對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