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ynasty]∶古人認為朝廷是國家的根本,所以稱朝廷為本朝
(2) [this dynasty]∶稱自己所處的王朝
(1).朝廷。古以朝廷為國之本,故稱。《孟子·萬章下》:“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漢書·李尋傳》:“唯陛下親賢求士,無彊所惡,以崇社稷,尊彊本朝。”《晉書·庾峻傳》:“此其出言合於國檢,危行彰於本朝。” 宋 曾鞏 《送韓玉汝》詩:“還當本朝用,不待芳歲更。”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詩》曰:‘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林茂則鳥歸矣,菶萋噰喈,衆賢聚於本朝,尚何材不足、言不達之有?”參閱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
(2). 漢 代郡守屬官用以稱其郡治。《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辟司隸從事,部郡都官,耽耽鷹揚,所莅以齊,翕然之論,風飛川流。本朝察孝,貢器帝庭。” 顧炎武 《日知錄·本朝》“而猶稱 梁 為本朝” 黃汝成 集釋引 楊甯 曰:“ 漢 時掾史亦謂郡治為本朝。”
(3).稱自己曾任職的王朝。《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 欽 亡入 吳 , 吳 以 欽 為…… 譙 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文欽 《降吳表》:“ 欽 累世受 魏 恩……退惟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俛仰,靡所自厝。”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皆未還 建鄴 舊山,旅葬 江陵 東郭。 承聖 末,已啟求 揚都 ,欲營遷厝……便值本朝淪沒,流離如此。”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他們也知不清 顔回 以至 曹锟 為人怎樣,‘本朝’以至 葛天氏 情形如何;不過像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
(4).指自己所處的朝代。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又取本朝 蘇 黃 以下諸家之詩而熟參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曲擅長遂能不泯其國事者。”
“本朝”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代朝廷
古人視朝廷為國家根本,故稱“本朝”。例如《孟子·萬章下》提到“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強調在朝廷任職卻無法推行道義的恥辱。
漢代郡守屬官對郡治的稱呼
漢代地方官員用“本朝”指代其管轄的郡治,如《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中記載的用法。
自稱曾任職的王朝
官員在朝代更替後,仍用“本朝”指代自己曾效力的前朝。例如三國時期文欽投降東吳後,在《降吳表》中稱曹魏為“本朝”。
指自己所處的朝代
廣義上可表示說話者當前所在的朝代,如宋代曾鞏詩句“還當本朝用”中的用法。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文獻出處,可參考《經義述聞》《日知錄》等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