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時中書省承旨起草的一種文件。《宋史·職官志一》:“﹝中書省﹞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為‘畫黃’,小事拟進得旨者為‘録黃’。”《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中書省、樞密院面奉宣旨,别以黃紙書,中書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訖,録送門下省為畫黃。受批降若覆請得旨及入狀得畫事,别以黃紙亦書宣奉行訖,録送門下省為録黃。” 宋 蘇轍 《論軟堰申三省狀》:“竊見中書省録黃北流軟堰事……候下手日,先将檢計到功料奏取指揮。”
“録黃”是宋代中書省處理政務時使用的一種文書形式,主要用于記載皇帝或朝廷的旨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録黃是宋代中書省承旨起草的官方文件,通常以黃紙書寫,用于記錄朝廷處理政務的決策。根據事務的重要性分為兩類:
曆史背景與流程
中書省作為中央決策機構,在接到皇帝旨意後,由中書舍人起草文書。大事需奏禀皇帝,經禦批後形成“畫黃”;小事則由中書省拟辦,經皇帝同意後以“録黃”形式下發至門下省審核,最終由尚書省執行。
文獻出處
《宋史·職官志》和《宋會要輯稿》明确記載其分類與流程。例如:“中書省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大事為‘畫黃’,小事為‘録黃’。”
其他特征
文件需用黃紙書寫并留存副本(“留底”),體現宋代政務文書的規範性和存檔制度。
總結來看,録黃是宋代行政體系中“小事”的标準化處理方式,反映了當時官僚系統高效運作的特點。
《録黃》是一個漢字詞組,含有貶義。它指的是記錄、收集和傳播淫穢、黃色内容的行為。
《録黃》由“録”和“黃”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擁有14和11個筆畫。
“録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文化交流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通常通過手抄本或印刷品流傳淫穢内容。這類作品或内容一般被稱為“黃書”或“黃冊”,而收集、記錄及傳播這類内容的行為被稱為“録黃”。
《録黃》的繁體字是“錄黃”。
在古代,有時會使用不同的寫法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對于《録黃》,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錄黃”。
1. 他因傳播淫穢色情内容而被起訴,罪名包括録黃。
2. 這個網站嚴禁發布録黃内容,一經發現将會被封禁。
録黃無法與其他詞組合成更長的複合詞,因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詞語。
與“録黃”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琉璃廠、瓦舍、春帖、柳帖等。
與“録黃”相對的反義詞是:清白、正經、正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