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十分之七八;大概。 梁斌 《翻身紀事》十七:“我跟 二合同志 并肩作戰十年了, 二合同志 的事,我摸個馬七馬八兒。”
“馬七馬八”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漢語口語中使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表示“十分之七八”或“大概”,常用于描述對事物數量、程度的粗略估計。例如:“這件事我摸個馬七馬八兒”(我對這件事了解個大概)。
2. 用法特點
3. 近義詞對比
與“七七八八”相似,但“馬七馬八”更強調主觀上的粗略判斷,而非客觀數量的統計。
注意:部分網絡解釋提到“形容行動迅速雜亂”(如),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高權威來源的“大概”釋義為準。
《馬七馬八》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說話、辦事或者表達意思拖拉不明确、不準确的樣子。這個成語來源于《後漢書·方士傳》,原文是“七馬八駒”,形容馬匹之間的混亂,後來逐漸轉化為形容諸事拖拉、不順利。
《馬七馬八》的拆分部首是馬(馬字的馬部)和以乙為首的一類漢字。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馬(4畫)、七(2畫)、八(2畫)。
《馬七馬八》的繁體寫法是《馬七馬八》。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他回答問題總是馬七馬八的,沒說個明白。
馬虎、馬不停蹄、馬上、馬馬虎虎。
拖泥帶水、拖拉不清、支支吾吾。
一針見血、言簡意赅、言之有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