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懔懔的意思、懔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懔懔的解釋

亦作“懔懍”。1.危懼貌;戒慎貌。《書·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 傳:“言民畏 紂 之虐,危懼不安。” 晉 陸機 《文賦》:“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書》:“僕獨學宜加懍懍,而以弗獲聞己過為懼。”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二:“ 植 當 建安 、 黃初 之間,境況至苦。 曹丕 本來很猜忌他,到了 丕 一即位,便先剪除 植 的餘黨……他不得不懔懔小心,以求無過,以免危害。”

(2).嚴正貌。剛烈貌。《後漢書·陳蕃傳論》:“及遭際會,協策 竇武 ,自謂萬世一遇也。懍懍乎 伊 望 之業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廉頗 、 藺相如 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恒如有生氣。” 宋 陳亮 《谪仙歌》:“豈特文章為足法,懔懔氣節安可移!”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 斯巴達 将士殊死戰……迨 浦累皆 之役,大仇斯復,迄今讀史,猶懔懔有生氣也。”

(3).寒冷貌。 隋 虞世基 《出塞》詩之二:“懍懍邊風急,蕭蕭征馬煩。” 清 陳恭尹 《下祝融峰向白門寺道中作》詩:“遲遲聞遠鐘,懍懍日将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懔懔”的漢語詞典釋義

“懔懔”為漢語疊詞,本義指嚴肅、敬畏之貌。《漢語大詞典》釋其“形容危懼、戒慎的樣子”,如《尚書·泰誓》中“百姓懔懔”即表民衆對天命的敬畏。

從引申義看,“懔懔”可表剛正威嚴的氣度。《現代漢語詞典》補充其“形容人态度莊重,令人敬畏”,如《後漢書·陳蕃傳》載“懔懔乎伊、望之業”,喻指賢臣風範。

在用法上,“懔懔”多作形容詞或副詞,常見于文言及書面語。漢典網指出其常與“然”“若”等虛詞連用,如“懔懔然不可犯”,強化敬畏或不可侵犯的語境。

語源方面,《說文解字》析“懔”為“懼也,從心禀聲”,強調心理層面的戒懼感。學者王力在《古漢語字典》中進一步将“懔懔”與“凜凜”關聯,認為二者在“敬畏”“寒冷”等義項上存在通假現象。

文化内涵上,“懔懔”多用于形容德行高尚者的氣節,如朱熹《通鑒綱目》評範仲淹“懔懔有節概”,體現儒家對士人風骨的推崇(參考《中華傳統文化關鍵詞》)。

網絡擴展解釋

“懔懔”是一個漢語書面詞彙,讀作lǐn lǐn,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理解:

  1. 恐懼、戒懼的狀态
    形容因敬畏或危機感而産生的緊張、警惕心理。例如:“面對強敵,将士們懔懔不敢松懈。”
    近義詞:惶惶、惕惕;反義詞:泰然、從容。

  2. 嚴正剛烈的氣節
    強調正直不苟、令人敬畏的風骨。如:“他一生懔懔,堅守道義。”
    近義詞:凜然、威嚴;反義詞:猥瑣、谄媚。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阿蒙敗辱碧丱不露圭角草莽英雄暢爽長拖拖陳愛蓮秤水成婣赤阪垂袖鹑裾撮述打落丹愫丹梯島洞點易斷隔端泐斷山多吃多占宮星官紀骨笃固植黑照橫眉宏富後晌花卉間不容瞬講文張字荊關期月開營理家鈴子淪浃肌髓緑窗馬軸谟觞狃恩罴褥鉗釱謙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佥院柔睦山霤收監守真泷岡萬貫家私烏程酒毋庸置議鮮冠獻納臣孝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