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服的意思、降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服的解釋

(1).謂脫去上服以示謝罪。《左傳·昭公十三年》:“既復,王問 犫 櫟 ,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杜預 注:“降服,如今解冠也。謝違命。” 楊伯峻 注:“此降服亦請罪之表示,當同去上服之義,非 漢 晉 之免冠也。”

(2).猶降物。謂穿素服。《左傳·文公四年》:“ 楚 人滅 江 , 秦伯 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 杜預 注:“素服也。”《左傳·成公五年》:“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币,史辭以禮焉。” 杜預 注:“降服,損盛服。” 楊伯峻 注:“即不着平常華麗衣服。”參見“ 降物 ”。

(3).舊制。喪服降低一等為“降服”。如子為父母應服三年之喪,其已出繼者,則為本生父母降三年之服為一年之服。

(1).投降順服,使投降順服。《漢書·宣帝紀》:“夏五月, 羌 虜降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我等為他戍守,以拒 晉 兵,他又降服 晉國 ,顯得我等無功了。” 巴金 《長生塔》:“因為皇帝的威武已經使鄰國降服了。”

(2).制服,使馴服。 蕭三 《祖國十年頌》:“他們很不習慣,他們實在驚慌: 中國 人竟會當家,團結得如鐵如鋼,戳穿了紙制老虎,降服了狐狸妖精。” 浩然 《豔陽天》第八五章:“ 馬之悅 根本沒往心裡裝這個,因為他有降服這個胖女人的辦法;天一亮,這裡的一切風波果然都雲消霧散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降服”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

一、讀作xiáng fú,表示屈服或歸順

該義項指通過武力或壓力使對方屈服。《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投降;歸順”,例如《三國志·魏書》中“荊州降服,兵不血刃”。漢典網補充其引申義為“用言行使人信服”,如“以德降服民心”。

二、讀作jiàng fú,指古代喪服制度

此釋義源自《儀禮》,特指喪禮中降低服裝規格以示哀悼。《辭源》修訂本記載其為“五服之外輕一等的喪服”,漢典網注解說“降服”在古代禮制中需“去冠飾、易素衣”。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亦收錄此義項,強調其禮制特殊性。


引用來源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3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漢典網“降服”詞條(https://www.zdic.net
  3. 《辭源》修訂本(1979年商務印書館)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年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降服”是一個多音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

一、讀作 xiáng fú 時

  1. 投降順服
    指主動屈服或使對方屈服,常見于軍事、政治語境。例如《漢書·宣帝紀》中“羌虜降服”,巴金《長生塔》中“鄰國降服”均為此義。近義詞包括“屈服”“折服”,反義詞為“反抗”。

  2. 制服、馴服
    強調通過力量或手段使對方服從。如例句“降服猛獸”,體現對事物的掌控能力。

二、讀作 jiàng fú 時

  1. 脫去上服以示謝罪
    古代禮儀中,通過脫去外衣表達歉意或認錯。如《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大臣因失職“降服而對”。

  2. 穿素服表哀悼
    古代君主遇災禍或他國滅亡時,穿素服以示哀矜。如《左傳·文公四年》中秦伯為江國滅亡“降服”。

  3. 喪服降等制度
    舊時宗法制度下,因過繼等原因需降低喪服等級。例如出繼子女為本生父母服喪時,從三年喪期降為一年。


補充說明
該詞需結合語境區分讀音及含義。現代漢語中“xiáng fú”更常用,而“jiàng fú”多用于古籍或特定禮儀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玻意耳定律操舍澄虛穿腹畜勇麤通撢稽搗虛撇抗地北天南飛耳風華覆折扛鼎鋼絲龜骨锢習華蓋晃昱轘曲輝赫甲坊署進策敬忌镌錯窠臼誙誙魁伉老保兒涼吹練囊骊畜靈彩靈丁流蔡貿販美美密書呸呸遣喚青春期三令節守勢授予書刺絲發酸酷台城胎子攤扣陶家菊填補田棱天下鼎沸橐駝之技蝸戰五禽瞎奶陷井斜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