宂贅的意思、宂贅的詳細解釋
宂贅的解釋
亦作“冗贅”。繁複累贅。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舊官銜冗贅》:“國朝官制,沿晚 唐 、 五代 餘習,故階銜失之冗贅。”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今于與》:“憲廟閲卷,嫌其冗贅,以硃筆抹之。” 郭沫若 《<虎符>校後記之二》:“這一次改版,我又把全劇校閱了一遍,删去了好些冗贅的話。”
詞語分解
- 宂的解釋 宂 ǒ 同“冗”。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贅的解釋 贅 (贅) ì 多餘的,多而無用的:累(唅 )贅。贅述。贅言。贅詞。 招女婿:贅婿。入贅。招贅。 會聚。 方言,使受累贅:這孩子贅得我什麼也幹不了。 古同“綴”,連結。 ' -
網絡擴展解釋
“宂贅”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宂”和“贅”二字組成,主要含義是多餘、冗長且累贅。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宂”:本義為“多餘的、繁雜的”,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散也”,引申為冗雜、無用的部分。
- “贅”:意為“多餘、累贅”,如網頁提到其五行屬“金”,有“拖累、厭惡”的引申義。
- 組合意義:指事物或表達方式過于繁複,超出實際需要,甚至令人感到拖沓或厭煩。例如,宋代洪邁曾批評官職制度“階銜失之冗贅”(網頁)。
2.曆史用例
- 宋代官制:洪邁在《容齋三筆》中指出,宋代官銜因承襲晚唐五代的傳統,存在“冗贅”現象,即官職名稱繁複而無實際意義(網頁)。
- 清代文風:俞樾《茶香室續鈔》記載,皇帝批閱文章時,常因内容冗贅而用朱筆删減多餘部分(網頁)。
- 現代文學:郭沫若在《校後記之二》中修改劇本時,特意删去“冗贅的話”,強調簡潔的重要性(網頁)。
3.應用場景
- 文學批評:常用于評價文字、結構或觀點重複拖沓,如劉勰《文心雕龍》提到“同辭重句,文之肬贅”(網頁,此處“肬贅”與“宂贅”意義相近)。
- 日常語言:可形容繁瑣的流程、冗餘的設計或表達不清的叙述。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冗長、繁冗、累贅。
- 反義詞:簡潔、精煉、凝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洪邁《容齋三筆》或俞樾《茶香室續鈔》(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宂贅的意思
《宂贅》(mǐn zhu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某事物多餘、不必要,冗長或多餘的對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宂贅》的部首是宀(mián),總共有12筆。
來源
《宂贅》一詞主要來源于《說文解字》,是袁氏正韻中的多餘字。在古代,人們常用《說文解字》這部字典來解釋和研究漢字。
繁體
《宂贅》的繁體字是「冗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冗贅」的寫法是「⺍⺍贅」。
例句
1.這些多餘的步驟是不必要的,它們隻是給流程增加了宂贅。
2.這篇文章太長了,有許多宂贅的内容。
組詞
- 宂贅不堪(宂贅的程度十分嚴重)
- 宂贅不已(宂贅不斷,沒有止境)
近義詞
多餘、冗長、繁瑣、累贅
反義詞
必要、簡潔、精簡、合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