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节的意思、启节的详细解释
启节的解释
(1).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神童启节,玉女侍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已从 冀州 启节,不久就要到这里了。”
(2).喻星宿的运转和节令的更换。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尔乃飞龙启节,扬飈扇埃。”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诗:“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词语分解
- 启的解释 启 (啓) ǐ 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启齿。 开始:启用。启程。启运。 开导: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陈述:启事。 书信:书启。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专业解析
"启节"是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理解:
一、核心释义
-
本义:开启符节,指奉命出行
- "启"意为"打开、开始","节"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如旌节、竹节),是身份和使命的凭证。
- 启节 最初指使臣打开符节,开始执行出使的任务,引申为启程、出发,特指奉使命远行。此义带有庄重、正式的意味。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均收录此义项。
-
引申义:指(季节、时节)开始
- 由"开启"之意引申,启节 也可指某个季节或特定时节的开始、到来。这种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用以描述时间的流转。
- 来源参考: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在相关字义项下有所体现;古典文学作品(如诗词)中常见此用法。
二、用法特点
- 语境: "启节"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属于书面语,尤其多见于古典文学、历史文献或追求典雅表达的现代书面语中。
- 搭配:
- 表"出发"义时,常与表示目的地或使命的词语搭配(如"启节南疆"、"奉使启节")。
- 表"时节开始"义时,常与具体季节名称搭配(如"金秋启节"、"炎夏启节"),但更常见的是直接用"启"(如"启蛰"表示惊蛰节气)。
"启节"一词主要有两个含义:
- (古)开启符节,奉命启程出发。 此为本义,强调奉使命开始行程。
- (书)指季节、时节的开始。 此为引申义,用于描述时间的开端。
如需查阅更详尽的释义和例证,建议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或《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出版)。可靠的在线资源如"汉典"(www.zdic.net)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也收录了该词的详细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启节”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古代使臣出行或官吏起程
指古代使臣手持符节(象征身份和使命的信物)开始行程,后引申为高级官员或侍从队伍出发的正式说法、、。
例句:
- 南朝陶弘景《周氏冥通记》提到“神童启节,玉女侍轩”,描述侍从引驾的场景。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中“禹启节回京”,借古喻今描述官员行程。
-
比喻自然规律
用于描述星宿运行或季节更替,常见于古典诗文、。
例句:
- 唐代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中“重阳初启节”,指重阳节令的来临。
- 晋代张协《安石榴赋》以“飞龙启节”暗喻节气变化。
二、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记载官员出使、帝王巡游等正式场合。
- 文学修辞:常见于诗词歌赋,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时间流转或仪式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周氏冥通记》《安石榴赋》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喙卑位本位货币冰丝博买务不食人间烟火承命串联楚俗鉏牙搓手顿足大凡倒贩大箫冻醴恶呼二辅繁销风动工具否心盖高格不住耿直光皮散儿国无二君花姑朚伥黄金石护槽虺床劫洗疾革决植隽句阃奥离鸾别鹤庙殿瓯抠破禁谦光前令憔迫桡姬软柔省吏述命诉愿擡价讨海特故天正节颓落退潜王贡翁长夏璜鲜颢小夫人小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