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器物和衣服。《詩·衛風·木瓜序》:“齊 桓公 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服焉。” 孔穎達 疏:“器服謂門材與祭服。”《後漢書·劉玄傳》:“宮女數千,備列後庭,自鐘鼓、帷帳、輿輦、器服、太倉、武庫、官府、市裡,不改於舊。”
(2).推重欽服。《晉書·索靖傳》:“﹝ 索靖 ﹞與 襄陽 羅尚 、 河 南 潘嶽 、 吳郡 顧榮 同官,鹹器服焉。”
"器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結構的古典詞彙,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器物與服飾的統稱
指日常生活或禮儀場合中使用的器具與衣着。例如《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頒之式,九曰好用之式",東漢鄭玄注疏時特别說明"式謂用財之節度,器服尤多"(來源:《周禮注疏》)。此處強調器服作為禮制消費的重要部分,需按等級規範使用。
二、特指祭祀禮器與禮服
在《儀禮·既夕禮》"藏器於旁,加見"的記載中,清代學者胡培翚在《儀禮正義》中明确注釋:"器謂明器,服謂衣服"(來源:《儀禮正義》)。這種用法專指陪葬或祭祀時象征身份地位的禮器和特制服飾,具有強烈的禮制文化屬性。
該詞現代多用于古代典章制度、考古學研究等學術領域,如《中國青銅器全集》等著作中常見"器服制度"等專業表述(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
“器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器物和衣服
指具體的器具與服飾,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
推重欽服
引申為對他人才幹或品德的敬佩與信服。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例如描述古代禮儀制度時,可能涉及“器服”的搭配與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字典如《漢典》。
遍身钗梁鳳蟬翅搨纏説城郭國誠説遲留池子大選點涴斷閉端肅惇睦反樸肥胖症佛性禅心伏特構擯诟罵狗烹寒畯禾麻篁迳畫旗蕙若嫁禍酒脯酒席九星計無複之急獐拘豬镌蕩開闆枯首闌檻兩裆簾栊撩虎須列壁龍精虎猛木桂偏向僻隱搶時間悄悒攘卷山伐吮墨説風説水瑣沙态臣台宿天後同域頽響拖日氣枉絕隈礙霧散小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