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筆蘸墨。指為文作畫。《梁書·劉孝綽傳》:“由此而談,又何容易。故蹈翰吮墨,多歷寒暑。”《舊唐書·宣宗紀論》:“惜乎簡籍遺落,舊事十無三四,吮墨揮翰,有所慊然。” 明 方孝孺 《劉養浩像贊》:“而其形似,何乃託於和丹吮墨之人。” 柳亞子 《題救國畫展會合作》詩:“健兒塞北橫戈日,畫客 江 南吮墨時。”
“吮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或藝術創作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現代多用于文學評論或藝術領域,強調傳統創作方式的意境。例如形容畫家“江南吮墨時”,既指實際蘸墨動作,也隱喻沉浸于創作的心境()。
該詞通過具象動作(蘸墨)表達抽象創作行為,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現代多用于藝術評論或懷舊語境。
《吮墨》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賣弄文字、自負才情、做作吹噓的意思。它常用于形容某些人過分追求文字的技巧和華麗的表達,但卻失去了真實和實用性。
《吮墨》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土(tǔ)。其中,口為聲符,表示與口有關;土為意符,表示與土地或動植物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3。
《吮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勸學篇》中。它的意義源于韓非子對學者王缺的批評,指責他隻注重形式而忽視實際。繁體字“吮墨”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吮墨》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是“吞墨”。但在現代使用中,我們更常見到的是“吮墨”。
1. 他的寫作總是充滿了吮墨之風,顯得有些自負。
2. 在這篇文章裡,他吮墨成篇,但并未闡明中心思想。
吮墨師(形容賣弄文字的人),吮墨詩(華麗而空洞的詩歌)
華而不實、虛華、浮誇、做作
樸實、簡約、實用、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