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采伐山中的竹木等。《漢書·地理志下》:“ 江 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顔師古 注:“山伐,謂伐山取竹木。” 明 田汝成 《炎徼紀聞·蠻夷》:“﹝猺人﹞樹蓄粟豆牛羊,雜以為餉,不足,以山伐獵獸而續之。”
“山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析如下:
“山伐”指采伐山中的竹木等自然資源,字面理解為“在山林中進行砍伐”。該詞由“山”(山林)和“伐”(砍伐)組成,直接體現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行為。
字面分解
深層含義
這一詞彙在古籍中常與古代生産方式關聯,例如《漢書·地理志下》提到江南地區民衆以“漁獵山伐為業”,顔師古注:“山伐,謂伐山取竹木”,說明其是古代經濟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山伐”可引申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常用于警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總結來看,“山伐”既是具體的生産行為,也隱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經濟模式或生态理念,可參考《漢書》等曆史文獻。
山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砍伐山林。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源自、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山伐可以分解為"山"和"伐"兩個部分。其中,山是該詞的意符部首,而伐則是其音符部首。"山"屬于三畫字,"伐"屬于六畫字。
《山伐》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在古代文獻中用以描述砍伐山林的行為。在繁體字中,“伐”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為“宅”,但其意義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山伐"一詞也不例外。一種古代的寫法為:“山發”,即“山”上面加一個“發”字旁。這種寫法在釋義和用法上與現代簡化字相同。
1. 他們為了建設工程,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山伐工作。
2. 過度的山伐導緻了大面積的土壤流失和生态惡化。
山伐可以作為主要詞語參與組詞,例如:山伐工、山伐業、山伐權。
近義詞:砍伐、伐木、森林砍伐。
反義詞:山護、山林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