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端正嚴肅。《宋書·範泰傳》:“ 忱 嗜酒,醉輒累旬。及醒,則儼然端肅。” 宋 王谠 《唐語林·識鑒》:“ 珏 風格端肅,屬詞敏贍,恩傾一時。”《西遊記》第二六回:“這 行者 端肅尊敬,與大神到了紫竹林裡,參拜菩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江寧 吳模 , 字元 理,應童子試時,年方十三,舉止端肅。”
(2).舊時書信慣語。對尊長表示敬意。 翟灏 《通俗編·儀節》引 明 沉文 《初政記》:“凡緻書於尊者,稱端肅奉書,答則端肅奉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書》之三:“某端肅奉白。”
端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莊重色彩的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莊重嚴肅
指儀态或神情端正而嚴肅,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态度或場合氛圍。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端莊嚴肅”,強調内外一緻的恭謹狀态。例如:“他端肅而立,不苟言笑。”
恭敬嚴謹
在傳統禮儀中,特指對尊長或正式場合表現出的恭敬态度。明代張自烈《正字通》注:“端,正也;肅,敬也”,合成後強化了敬重之意。如書信結尾用“端肅謹啟”以示謙恭。
引申為整饬秩序
古文中偶見引申義,指使事物歸于嚴整有序的狀态。清代《康熙字典》引《周禮》注疏,以“端”為始、“肅”為治,含規整之意。
語用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端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端正嚴肅
指人的舉止莊重、态度嚴謹。由“端”(莊重)和“肅”(肅穆)組合而成,強調言行舉止的鄭重與正式。例如《宋書·範泰傳》描述“及醒,則俨然端肅”,形容人清醒時态度嚴肅。
舊時書信中的敬語
傳統書信中用于對尊長表達敬意,如“端肅奉書”“端肅奉複”等(出自明代方孝孺《答王仲缙書》)。
莊重場合
常用于描述儀式、正式場合中的行為,如:“北璇玑聲音朗澈,神情端肅”(出自古典小說例句)。
書信禮儀
明清時期書信往來中,用“端肅”作為對長輩或上級的謙辭,如“某端肅奉白”(明代沈文《初政記》)。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詞典及實際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百憂幫船比肩民産後陳昧敕憲充拓穿荊度棘楚戶從死大節墊被調通地質時代豐暇風憲官敷遺犷敵桂琴花粉錢畫虎畫皮難畫骨肩夫奸小蒺蔾京縣金四開救滅卷罵居舍考論空口白話口頭裡弄鸾鶴馬工枚速面乙谟士鬧着頑牛頭馬面旁撓蔢莎遷換搴旗斬将七符六诏勸來衢術若出一軌什襲珍藏奢欲石牀瘦悴霜蹏讨閱體貼入微童龀外誘無為而治無弦琴象牀銜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