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攘卷 ”。
亦作“ 攘拳 ”。捋袖舉拳。《淮南子·修務訓》:“及至勇武攘卷一擣,則摺脇傷幹。”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劉整 ﹞隔箔攘拳大駡,突進房中,屏風上取車帷準米去。”
亦作“ 攘捲 ”。卷袖曲臂。《淮南子·原道訓》:“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鱗蟲;短綣不絝,以便涉遊;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高誘 注:“卷,卷臂也。” 漢 劉向 《列女傳·趙津女娟》:“ 簡子 将渡,用檝者少一人, 娟 攘卷操檝而請。” 漢 劉向 《列女傳·魯季敬妻》:“ 文伯 引袵攘捲而親饋之。”
“攘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淮南子》《列女傳》等文獻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攘卷(rǎng j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攵和卷,總計有19畫。
攵為攴字旁,表示與教育、知識有關。卷為字的主體部分,表示書卷的形狀。
《說文解字》中沒有對攘卷的解釋,但可以從字形和用法推測其意思。攘字表示“舉起、揚起”,卷字表示“書卷”,結合在一起,攘卷可以表示“舉起書卷”,即讀書學習或研究書籍。
在繁體中,攘卷的寫法是攘捲。捲是卷的繁體字形,所以繁體中的寫法表達的意思與簡體中的含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攘卷的寫法多變。在金文和篆文中,攘字通常是用圖形象形來表示,表示“舉起”的手的動作。卷字在甲骨文中寫作“丠”,筆畫較多,形狀更複雜,但仍能認出其與卷字相似。
以下是攘卷的例句:
1.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應該時常攘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2. 他攘卷多年,終于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學者。
攘卷的組詞有:攘揚(舉起并揚起)、自卷(自己卷起)、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對外有所作為,首先要内部穩定)。
攘卷的近義詞有:讀書、研讀、研習。
攘卷的反義詞有:懶散、怠惰、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