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器物和衣服。《诗·卫风·木瓜序》:“齐 桓公 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 孔颖达 疏:“器服谓门材与祭服。”《后汉书·刘玄传》:“宫女数千,备列后庭,自鐘鼓、帷帐、舆輦、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不改於旧。”
(2).推重钦服。《晋书·索靖传》:“﹝ 索靖 ﹞与 襄阳 罗尚 、 河 南 潘岳 、 吴郡 顾荣 同官,咸器服焉。”
"器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结构的古典词汇,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器物与服饰的统称
指日常生活或礼仪场合中使用的器具与衣着。例如《周礼·天官·大宰》记载"以九式均节财用……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东汉郑玄注疏时特别说明"式谓用财之节度,器服尤多"(来源:《周礼注疏》)。此处强调器服作为礼制消费的重要部分,需按等级规范使用。
二、特指祭祀礼器与礼服
在《仪礼·既夕礼》"藏器於旁,加见"的记载中,清代学者胡培翚在《仪礼正义》中明确注释:"器谓明器,服谓衣服"(来源:《仪礼正义》)。这种用法专指陪葬或祭祀时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和特制服饰,具有强烈的礼制文化属性。
该词现代多用于古代典章制度、考古学研究等学术领域,如《中国青铜器全集》等著作中常见"器服制度"等专业表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器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器物和衣服
指具体的器具与服饰,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
推重钦服
引申为对他人才干或品德的敬佩与信服。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主要用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例如描述古代礼仪制度时,可能涉及“器服”的搭配与象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诗经》《后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字典如《汉典》。
变体鞭约近里波澜宠招春化鉏耘单车低空都根主子杜门阏逢忿然槅门管商悍慓黑压压河阳皇帝的新装黄粉回春妙手及艾兼该景阳钟寖少捐廪库仑计老公事楞神里程六弢榴靥乱人彔彔埋首漫家懋迹抹一鼻子灰目断魂销披帷破睡清标青刍清浄白省罄困烧畬涉远誓海盟山世况诗盟蔬粝讨逐髫秀停留外人王机洿秽显陵贤质萧折鱼邪婬